1)  art for art
“为艺术而艺术”
2)  art for art's sake
为艺术而艺术
3)  "为"
1.
"为" has the function of defining the subject and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and its class.
《国语》中的判断句都是无判断词判断句,其判断谓语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是"不是单纯的指代词,它还有超出其指代性的语法特征,"为"具有判断主语和主语所指属性及其类别的功能。
4)  Wei
1.
The Part of Speech and Origination of "wei" in the Mediaeval Chines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中古汉语疑问句中"为"字的词性及来源
2.
Application of Valence Theory in Understanding the Verb "WEI" in the Book of Mencius;
《孟子》动词“为”的配价研究
5)  "wei"
“为”
1.
The writer makes a thorough survey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 "wei" in "LunYu ",and finds 170 of it in the book,which totals about 0.
对《论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得出全书“为”字有170个,约占全书总字数的0。
6)  Wei(为)
1.
A Study on Wei(为) in MashiWentong;
论《马氏文通》对“为”字的研究
2.
On the Origins and Usage of Alternative Relative WordsWei(为) ,Weishi(为是) ,andShi(是) in Middle Ancient Chinese;
论中古选择关联词“为”、“为是”、“是”及其来源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为艺术而艺术
      19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潮流,对于后来的法国文学影响深远,不但直接影响帕尔纳斯派,而且也影响象征主义和现代法国文学。
  
  19世纪30年代以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逐渐演变为不同的倾向,其中一种倾向就是所谓"社会小说"。乔治·桑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小说和雨果的《悲惨世界》等,都是这种"社会小说"的代表作。与此同时,出现了与"社会小说"对立的倾向,它反对文学为现实生活所限制,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问题,反对文学艺术有"实用"的目的。这一种倾向成为"为艺术而艺术"的潮流,在19世纪末叶的法国文学上曾经占过短时期的优势。
  
  1832年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在他的长诗《阿贝杜斯》的序言中宣称:"一件东西一成了有用的东西,它立刻成为不美的东西。它进入了实际生活,它从诗变成了散文,从自由变成了奴隶。"1834年5月,戈蒂耶为他的小说《模斑小姐》写了一篇长序。他认为:"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是真正美的;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为那是某种实际需要的表现,而人的实际需要,正如人的可怜的畸形的天性一样,是卑污的、可厌的。"这篇序文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
  
  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美学观点的具体实践是他的诗集《珐琅与玉雕》(1852)。这部诗集为帕尔纳斯派诗人奉为艺术典范。1875年,在这部诗集重版时,戈蒂耶在集中增加了一首结论式的诗,题为《艺术》,大意如此:人间的一切都是过目烟云,昙花一现,只有艺术是永恒的;连天上的神明都会灭亡,可是高妙的诗句永垂千古,比青铜更为坚硬。
  
  "为艺术而艺术"的诗歌要求形式上的整齐完美;用严格的、古典诗的格律,经过细磨细琢、雕词凿句的一番功夫,表现客观事物的外形美;诗人在作品中不能流露自已一丝一毫的感情。
  
  "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戈蒂耶是公认的帕尔纳斯派的前驱。帕尔纳斯派的主要诗人邦维尔在他的《法国诗歌格律简论》(1872)中,勒孔特·德·李勒1887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说《雨果颂》中,都发挥了"为艺术而艺术"这一中心思想。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象征派诗人瓦莱里在他关于诗歌的言论中,还提出诗歌艺术的目的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任何其他作用,所以他说:"一句诗并没有别人强加于它的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