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恶不仁者
1)  benevolence haters
恶不仁者
2)  Men of virtue are free from anxiety
仁者不忧
3)  benevolent feelings
仁者
1.
He,who had benevolent feelings,used the style of fictions to pictur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China s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ate since the new era.
刘春来继承和发扬了周立波的艺术旨趣和创作传统,他以仁者的审美情怀,用小说的表达方式,叙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和农民的生存命运,为我们观照当代中国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及其日常生活、心路历程,提供了一幅幅具有审美深度的艺术画卷。
4)  A good heart cant's lie.
有仁心者不说谎话。
5)  non-benevolence
不仁
1.
Confucius benevolence in comparison with Lao Zi s non-benevolence;
试论孔子的“仁”与老子的“不仁”
6)  benevolent mind
仁者胸怀
补充资料: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是说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当台风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华的富人家里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里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里,也要刮到阿猫阿狗的家。还要刮到那小小蚂蚁的穴里。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很多人听到这里就又不明白了。怎么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为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齐物论里的如下的这么一段话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洁的人不谦让,最勇敢的人不轻易挑逗冒犯别人。

这就是庄子的言说,他的话看上去很不对,仔细想想又很对。他的文章也是这样,看上去很没道理,也无结构逻辑可讲。其实是最有道理,最讲逻辑与结构。

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