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rst interpretation study(Holy Bible Interpretation study and Classical Philology)
前诠释学(圣经注释学和古典语文学)
2)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study
古典诠释学
4) literature annotation
文学诠释
1.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literature annotation about The book of Songs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Qing Dynasty.
本论文以清前中期(1644—1839)《诗经》文学诠释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阅读大量有关《诗经》文献,甄选出文学诠释资料,以史为经,以各个阶段文学诠释现象为纬,探讨这一时期《诗经》文学诠释状况,还原《诗经》文学诠释的历史面貌。
5)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经学诠释学
1.
The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is established as the backbone of the Confucian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Chinese hermeneutics in general,thus enjoys a divine and religious status in history.
"六经"只有被历史所认同的合法化诠释者在其特定的时代所给出的权威意义,这种权威意义即是"六经"的诠释意义,而不是文本的原初意义;经学诠释学是为了传达"六经"的真理,这比还原"六经"的原初意义更为重要。
6) literary hermeneutics
文学诠释学
1.
The present thesis attempts to comb the three tur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literary hermeneutics,and to point out that the reason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uthor,the text and the reader in the hermeneutic field lies in the action of understanding the text and seeking its meaning in literary criticism.
西方文学诠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文学批评对文本理解和意义追寻的行动乃是造成诠释学领域作者、文本和读者间关系变动不居的原因所在。
补充资料:文书学
研究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历史发展规律,阐明文书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文书和文书工作的认识,促进办事效率,使文书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文书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文书及文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汉迄明清,封建文书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备(见中国古文书),文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出现不少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论著,如东汉蔡邕的《独断》、宋司马光的《书仪》、清内阁编纂的《票签式样》、饶松生的《折谱》、仝宝廉的《公文式》等。这些著作只是某些文书部门或某项文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对有关典章制度的论述,还没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以全面系统地概括,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水平。世界各国文书工作发展的历史也和中国大致相仿,由于封建制度的封闭性,未能出现系统、科学的文书学论著。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国家机关以更高的效率来处理事务,于是从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逐渐出现了专门研究文书处理的专著。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几千年 的封建文 书制度,以后数十年间曾多次进行文书工作改革,同时也开展了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理论研究。这一期间,大批行政管理学者和文书、档案工作者,从研究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去研究文书工作,发表了不少论著,如甘乃光的《文书档案连锁办法之试验》(1934)、徐望之的《公牍通论》(1931)、徐同莘的《公牍学史》(1947)、傅振伦的《公文档案管理法》(1946)、陈国琛的《文书之简化与管理》(1946)等。其中《公牍通论》对中国公文产生的渊源、种类、体例、撰制、结构、用语及程式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公牍学史》不仅叙述了中国公文的历史,而且对怎样写好公文,须具备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等作了较深的研究。这两部书为当时文书学论著的代表作。上述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文书学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书学研究进入新阶段,50年代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开设了文书处理学课程,60年代编写了讲义。60年代和80年代在文书立卷原则和方法以及立卷制度,文书定义,明、清时期文书,司法文书、经济合同、公证文书等专门文书,文书工作现代化,文件标准化,公文写作等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开拓了文书学研究领域。80 年代出版了一 批专著和文章,如潘嘉主编的《文书学纲要》、松世勤主编的《文书学基础》、梁毓阶编著的《文书学》(1985)、郑崇田的《文书管理学》(1987)、王铭的《文书学理论与文书工作》(1988)、黄勋拔的《文书立卷方法》(1987)、曹润芳主编的《机关文件管理》(1989)等。这些著作深入地研究了中国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历史,总结了文书处理工作的经验,借鉴了外国文书学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文书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国文书工作的发展,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以及做好档案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各国为适应现代传递信息、处理事务的需要,也加强了文书学研究,并提出现代文书特点和运动规律的理论,以及运用电脑等新技术处理文书的方法等。美国T.R.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方法》(1975)的第二编"文件管理"、日本东政雄的《文件归档程序与实例》(1974)、苏联Α.Б.弗尔吉尔等的《文书处理工作》(1987)、美国D.巴科姆的《办公室自动化概述》(1981)等,都是当今世界文书学的代表作。
文书学研究的内容和分支学科 文书学以文书和文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一是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历史,二是现行文书和文书处理工作。分支学科有:①历史文书学,主要研究各个时代文书的种类、体式、文体、用语、制成材料及其史料价值。目的是揭示文书的发展规律,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历史档案,为当今社会服务。②文书工作发展史,主要研究文书工作的起源、演变和历代文书工作的组织、制度与作用。目的是揭示文书工作的发展规律,为搞好现行文书工作提供历史借鉴。③文书处理学,是文书学研究的主体部分,研究现代文书、各种专用文书和文书处理工作实践,服务于提高国家机关与各类组织的工作效率。研究内容包括:文书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和作用,文书的分类、文种及其应用,公文的体式、文本及标准化等;拟写公文和各种专用文书的基本要求,如结构、用语及撰写方法等;文书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系统和制度,文书处理诸环节的工作原则与方法;文书立卷的组织、要求和基本方法,案卷的整理与编目等。④文书现代化管理,包括电子计算机、缩微摄像、光盘技术以及光电通讯等各种新技术在文书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文书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从而建立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文书学的性质和特点 文书是人们记录、固定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文书工作是处理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文书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社会进行交往的这一特殊工具和手段的,它属于社会科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文书学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它的重要理论、原则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各国的文书学研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其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较具体的工作,必须从文书工作的实际出发去进行研究。
文书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文书学与档案学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姊妹学科。二者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故具有紧密的承接与制约关系。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转化或归宿,文书工作则是档案工作的前提。档案的质量保证和档案工作水平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文书的质量和文书工作制度的健全。从逆向看,档案的整理、鉴定与保管工作的水平与方法,又指导与制约文书立卷工作的原则与方式。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也可为文书工作提供不可缺少的查考材料,这两项工作和两个学科有互为一定条件的亲密关系。就研究档案学而言,文书学是它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对文书学的研究,档案学研究不可能健康地发展。过去曾在某些档案学著作中列出专门的篇章论述文书与文书工作,或者将文书学作为档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迄今,随着两项工作的发展,各自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化与研究领域的开拓,文书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文书学与秘书学有密切的关系。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秘书工作如何以参予政务和管理事物去辅助领导,更好地为领导工作服务。文书处理工作是秘书工作的主要业务,秘书人员必须具备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为领导服务的工作,因此秘书学和文书学关系十分密切。
文书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行政管理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书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统治阶级要想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必须有合理的文书处理和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所以研究行政管理学,也必须研究文书和文书处理工作。它们对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书学还和历史学、语言文字学、哲学、逻辑学等有紧密联系。关于历史文书和文书工作发展史的研究,也可视为历史辅助科目。在现代科学相互渗透日益增强的趋势下,文书学只有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总结文书工作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文书学的科学水平。
文书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文书及文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汉迄明清,封建文书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备(见中国古文书),文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出现不少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论著,如东汉蔡邕的《独断》、宋司马光的《书仪》、清内阁编纂的《票签式样》、饶松生的《折谱》、仝宝廉的《公文式》等。这些著作只是某些文书部门或某项文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对有关典章制度的论述,还没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以全面系统地概括,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水平。世界各国文书工作发展的历史也和中国大致相仿,由于封建制度的封闭性,未能出现系统、科学的文书学论著。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国家机关以更高的效率来处理事务,于是从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逐渐出现了专门研究文书处理的专著。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几千年 的封建文 书制度,以后数十年间曾多次进行文书工作改革,同时也开展了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理论研究。这一期间,大批行政管理学者和文书、档案工作者,从研究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去研究文书工作,发表了不少论著,如甘乃光的《文书档案连锁办法之试验》(1934)、徐望之的《公牍通论》(1931)、徐同莘的《公牍学史》(1947)、傅振伦的《公文档案管理法》(1946)、陈国琛的《文书之简化与管理》(1946)等。其中《公牍通论》对中国公文产生的渊源、种类、体例、撰制、结构、用语及程式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公牍学史》不仅叙述了中国公文的历史,而且对怎样写好公文,须具备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等作了较深的研究。这两部书为当时文书学论著的代表作。上述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文书学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书学研究进入新阶段,50年代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开设了文书处理学课程,60年代编写了讲义。60年代和80年代在文书立卷原则和方法以及立卷制度,文书定义,明、清时期文书,司法文书、经济合同、公证文书等专门文书,文书工作现代化,文件标准化,公文写作等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开拓了文书学研究领域。80 年代出版了一 批专著和文章,如潘嘉主编的《文书学纲要》、松世勤主编的《文书学基础》、梁毓阶编著的《文书学》(1985)、郑崇田的《文书管理学》(1987)、王铭的《文书学理论与文书工作》(1988)、黄勋拔的《文书立卷方法》(1987)、曹润芳主编的《机关文件管理》(1989)等。这些著作深入地研究了中国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历史,总结了文书处理工作的经验,借鉴了外国文书学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文书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国文书工作的发展,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以及做好档案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各国为适应现代传递信息、处理事务的需要,也加强了文书学研究,并提出现代文书特点和运动规律的理论,以及运用电脑等新技术处理文书的方法等。美国T.R.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方法》(1975)的第二编"文件管理"、日本东政雄的《文件归档程序与实例》(1974)、苏联Α.Б.弗尔吉尔等的《文书处理工作》(1987)、美国D.巴科姆的《办公室自动化概述》(1981)等,都是当今世界文书学的代表作。
文书学研究的内容和分支学科 文书学以文书和文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一是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历史,二是现行文书和文书处理工作。分支学科有:①历史文书学,主要研究各个时代文书的种类、体式、文体、用语、制成材料及其史料价值。目的是揭示文书的发展规律,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历史档案,为当今社会服务。②文书工作发展史,主要研究文书工作的起源、演变和历代文书工作的组织、制度与作用。目的是揭示文书工作的发展规律,为搞好现行文书工作提供历史借鉴。③文书处理学,是文书学研究的主体部分,研究现代文书、各种专用文书和文书处理工作实践,服务于提高国家机关与各类组织的工作效率。研究内容包括:文书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和作用,文书的分类、文种及其应用,公文的体式、文本及标准化等;拟写公文和各种专用文书的基本要求,如结构、用语及撰写方法等;文书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系统和制度,文书处理诸环节的工作原则与方法;文书立卷的组织、要求和基本方法,案卷的整理与编目等。④文书现代化管理,包括电子计算机、缩微摄像、光盘技术以及光电通讯等各种新技术在文书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文书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从而建立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文书学的性质和特点 文书是人们记录、固定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文书工作是处理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文书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社会进行交往的这一特殊工具和手段的,它属于社会科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文书学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它的重要理论、原则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各国的文书学研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其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较具体的工作,必须从文书工作的实际出发去进行研究。
文书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文书学与档案学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姊妹学科。二者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故具有紧密的承接与制约关系。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转化或归宿,文书工作则是档案工作的前提。档案的质量保证和档案工作水平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文书的质量和文书工作制度的健全。从逆向看,档案的整理、鉴定与保管工作的水平与方法,又指导与制约文书立卷工作的原则与方式。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也可为文书工作提供不可缺少的查考材料,这两项工作和两个学科有互为一定条件的亲密关系。就研究档案学而言,文书学是它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对文书学的研究,档案学研究不可能健康地发展。过去曾在某些档案学著作中列出专门的篇章论述文书与文书工作,或者将文书学作为档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迄今,随着两项工作的发展,各自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化与研究领域的开拓,文书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文书学与秘书学有密切的关系。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秘书工作如何以参予政务和管理事物去辅助领导,更好地为领导工作服务。文书处理工作是秘书工作的主要业务,秘书人员必须具备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为领导服务的工作,因此秘书学和文书学关系十分密切。
文书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行政管理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书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统治阶级要想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必须有合理的文书处理和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所以研究行政管理学,也必须研究文书和文书处理工作。它们对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书学还和历史学、语言文字学、哲学、逻辑学等有紧密联系。关于历史文书和文书工作发展史的研究,也可视为历史辅助科目。在现代科学相互渗透日益增强的趋势下,文书学只有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总结文书工作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文书学的科学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