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升庵集
1)  the anthology of Sheng an
升庵集
2)  Yangsheng'an Temple
杨升庵
3)  the roem theory of yang shen
《升庵诗话》
4)  MEIANJI
眉庵集
1.
The study of editions and lost articles about Yangji s MEIANJI;
杨基《眉庵集》版本及佚文考
5)  Zhongan collection
中庵集
6)  Yu'an Xiaoji
《愚庵小集》
补充资料:升庵桂湖

升庵桂湖及其园林建筑

新都升庵桂湖是一处风光秀丽的古代人工湖。明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杨升庵(名慎,字用修,1488-1559)常在这里读书和游玩,并“沿堤遍栽桂树”,培植风景,兴建园林,桂湖自此名扬天下。现在明代的园林早已不存,但从杨升庵《桂湖曲送胡孝思》和卢雍《桂湖夜月》等诗篇中,尚可想见其当日胜概。清嘉庆、道光年间,一度湮没的桂湖园林逐步得到恢复。特别是道光十九年(1839),新都知县张奉书,博采各地园林之所长,并以“湖山奇丽”的绍兴鉴湖为蓝本,重建桂湖园林,“凡台榭亭宇、花木竹石靡不经其匠心独运”。从而,桂湖以其崭新的风貌,又跻入了“西蜀名园”的行列。今日的桂湖园林,基本保存了一百多年前的建筑布局。

清末民初,桂湖曾经修葺,1927年改为桂湖公园。解放后,桂湖扩大面积的2万平方米,新辟桂林,添建楼亭,复称桂湖。1959年,在桂湖建立杨升庵纪念馆。1961年,公布“杨升庵纪念馆与桂湖”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o年重新核实公布,定名为杨升庵祠及桂湖。一九九六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湖园林面貌不断更新。

建国以来,杨升庵祠及桂湖受到极大重视。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一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题词,予以高度评价。国家文物局和省、市、县各级政府也多次拨款保护,所有建筑重加修葺。它们在古木幽篁、红莲丹桂和湖光水色的掩映衬托下,更加妩媚多姿,使整个桂湖平添秀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桂湖总面积为五万平方米,湖面约占三分之一,形如一面横卧的琵琶。湖上南北参差的两条半堤和几座桥榭,将湖面隔为6个景区。湖上的荷花、岸上的桂花,以及三春杨柳、四季花卉,将桂湖打扮得美丽动人。其园林建筑,以雄峙湖心的升庵祠为主体,另有楼台亭阁,桥榭廊庑等二十余座。它们古朴曲雅,玲珑剔透,造型精美,色调柔和,体出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技艺。它们或临水上,或依岸边,因地构屋,布局谨严,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了许多景观。这些景观、主次分明,远近照应,有开有合,有动有静,形成了桂湖园林所独具的风格。这里,将园林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分述于下:

紫藤廊 进入古色古香的升庵桂湖园门,触目即是一座造型奇特,长达百米的紫藤廊。这株已生长了数百年的古藤,得升庵桂湖之灵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实为全国罕见,巴蜀奇观。春天,古藤发花,如串串紫朱色流苏下垂,微风吹拂,异香扑鼻。夏秋,古藤又如一条横空盘恒的虬龙,绿鳞闪耀,遮天蔽日,游憩其下,凉爽宜人,别有一番佳趣。

横空盘恒的虬龙-古藤

结构奇巧,环境雅致的交加亭

交加亭 此亭建于湖中小岛之上。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里有一座高台,为邑中士大夫“月夕吟眺处”。清宣统元年(1909),废台建亭,俗称水心亭。此处为观赏荷花的大好所在,原有匾曰“看花多上水心亭”。这两座毗连的八角亭,因吻接处采取省柱法,两亭有二柱共用,故名交加亭。一亭依岸,一亭跨水,高低错落,浑然一体;外有赭红的石栏环护,旁有翠绿的芭蕉、修竹掩映,前有弯曲的石桥连接湖岸,结构奇巧,环境雅致,为桂湖最有特色的建筑。

杨柳楼 沿湖西行,数丈之遥,但见杨柳婀娜,高楼突兀,因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寄升庵、黄峨几经离别之意,而名此曰杨柳楼。杨柳楼初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重建于1981年,为卷棚屋顶,飞檐翘角,雕刻精美,结构牢实。两端砌花墙、假山,气势雄伟;楼上置几凳、匾联,陈设雅致。凭栏远眺,但见“画舫远汀迷柳树,一池明月浸荷花”,触景生还必须,使人顿起兴杯之感。

飞檐翘角,雕刻精美的杨柳楼

憩息和凭眺桂湖佳色的小锦江

小锦江 杨柳楼斜对面的湖畔上,为一座建于水面的阁楼,它因依照成都锦江边的濯锦楼而建,故名小锦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