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类道德需要
1)  moral needs of human being
人类道德需要
2)  the demand for personal morality
个人道德需要
1.
Morality originates from the demand for soical morality,namely,the demand for developing social being;while the demand for personal morality,namely,the demand for perfecting self-moral character,originates from morality,it is the way and the means by which morality can be observed and thus realized.
道德起源于社会的道德需要,亦即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之需要;个人道德需要———亦即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则起源于道德,是道德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3)  moral needs
道德需要
1.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should begi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s sentimental enviounment,focus on raising the standard of moral needs and aim at the students conscious moral behaviour.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关注学生道德需要,要把构建学生道德需要情境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提升道德需要层次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作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2.
Meanwhile, they believed that practice itself embodied the creative needs and moral needs resulted from moral practice.
以柯尔堡为代表的西方德育理论 ,反对道德灌输 ,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 ,主张学生从实践中获得道德上的成熟 ,认为实践过程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 ,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 ,并构建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
3.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should begin with the excitement of the students moral need,focus on raising the standard of moral needs and aim at the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moral need.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
4)  moral need
道德需要
1.
Moral education is only regarded as the way of disciplining students in their moral conduct,so it relies too much on moral instillation and students moral needs are often neglected.
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分推崇"灌输"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结果导致德育收效甚微。
2.
The essence of moral learning lies in its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to satisfy people s moral needs with the core of pursuing self-values,i.
道德学习的本质是人满足道德需要的自主建构,核心是追求自我价值,即满足自尊的需要。
3.
It embody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thought,set out moral need of individual,excite moral feeling and bring up moral judgement and moral resolving capability.
理想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个体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道德情感,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分辨力。
5)  moral demand
道德需要
1.
Exploration of stimulation channels for college students moral demand;
大学生道德需要激发途径初探
6)  moral-need
道德需要
1.
The structure of moral-need includes the factor-structure,the subject-structure,the form-structure,the nature-structure and the level-structure.
道德需要的结构主要包括要素结构、主体结构、形式结构、性质结构和层次结构等。
2.
The moral-need is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of individual moral-cultivation.
道德需要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心理内驱力,个人品德培养应从道德需要入手。
补充资料:巨猿曾与早期人类共生活 人类可能促使其灭绝

布氏巨猿图

最新研究表明一百万年前,人类曾经与一种立高10英尺(3.048米)体重超过1200磅(544.32公斤)的巨型猿猴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不过,幸运的是,这种巨猿的主要食物是竹子而非早期的人类。

事实上,早在80年前,因有人偶然在香港的中药店中发现了巨猿的部分牙齿,科学家就已经知道布氏巨猿了。而关于巨猿的想法也激起了全世界科学家包括“大脚怪”搜寻者的兴趣。而人们还不清楚这种巨兽是在何时灭绝的。

而现在,迈克马斯特大学的地址年代学家杰克•瑞克通过高解析度的时间分析设备确定出了这种猿猴——曾经个体最大的灵长目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发现,巨猿生活在大约一百万前的东南亚,到距今十万年的更新纪才灭绝。而到这个时候,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一百万年了。

瑞克说:“这个谜团中缺失的一环集中在巨猿生存的确切时间上。这种灵长目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时,也正是人类正在进行一个主要的进化转变的时期。在中国南部的广西省就曾发现过一些巨猿化石。而这一地区当时也正是现代人种族的起源地之一。”

从最初发现巨猿化石开始,科学家就已经能够通过少量的巨猿牙齿和一副下颌骨对这种动物进行描述了。目前所掌握的实物不多,但从这些不寻常的巨大牙齿就能够看出它们是属于一个体形巨大的猿猴的。

瑞克说:“这些样本的尺码——例如,光是一个臼齿的牙冠直径就有1英寸(2.54厘米)——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种体格超大的灵长目动物。”

这种巨猿的灭绝可能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这种猿猴是草食性动物,且竹子很可能它最喜欢的食物。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这种巨猿主食是竹子,它们就必须和动作更为敏捷的人类相互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终导致巨猿的灭绝。

大多数科学家赞成巨猿早已灭绝的观点,但一些人——尤其是大脚怪、北美野人和雪人的爱好者——认为这种猿猴就森林里关于巨型长毛野兽传说的来源。不过主流科学家认为这些说话都是不可靠的。不过历史也曾出现过先前以为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又被发现仍存活在世界上的例子,例如,腔棘鱼。

对巨猿的进一步了解还需要收集到更多的化石才能有所支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