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内阁风潮
1)  cabinet unrest
内阁风潮
1.
Xu Shichang’s popularity and his quick measures in solving the 1916 cabinet unrest shows that in such an era of unsound legal and party system while army men had a comparative influence the go-between can conglutinate the broken Peking politics again.
徐世昌在1916年内阁风潮的解决中,受到的欢迎及其解决阁潮的速度都充分说明,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人们发现,在这样一个法制、政党都不健全、而武人势力又处于相持的转折时代中,中人能使断裂的北京政治重新粘合起来。
2)  The crisis of turning over the cabinet
倒阁风潮
3)  Lu zhengxiang cabinet
陆阁风潮
4)  On the Agitation of Organizing the Cabinet by Lu Zhengxiang
陆征祥组阁风潮辨
5)  Minister of the Crow
内阁阁员
6)  cabinet [英]['kæbɪnət]  [美]['kæbənət]
内阁
1.
The rise and down of the Progress Party’s cabinet in 1913-1914;
熊梁进步党内阁的成立与失败
2.
Cabinet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Exceptions——study on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内阁集体负责制及其例外——英国宪政习惯研究
3.
Variation of Cabinet Author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Great Ritual Controversy of the Ming Dynasty;
明代"大礼议"前后的内阁体势变化
补充资料:英国内阁
英国内阁
Britain,cabinet of

   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
   它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17世纪初  ,英王常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讨论决定重大事务。17世纪后期,外交委员会便有内阁之别称,它由英王主持,并对英王负责。1688年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期,内阁改由下院多数党组成,并开始转向对议会负责。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成为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因失去议会支持而集体辞职,由此开创了组阁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多数并集体负责的先例。1784年,皮特(小)内阁因得不到下院支持而提请国王解散下院,并提前大选,获胜后继续组阁,这一作法也成为惯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宪政实践中,通过宪法惯例的积累逐步完备并最终形成。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英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首相从本党议员中提出阁员名单,请英王任命。大臣分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参加内阁的阁员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组成人数经常变动。参加内阁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不担负某一具体部门首长的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内阁会议之前,首相有时就重要政策方针先召集少数亲近大臣开会讨论,称小内阁或内内阁。
    内阁职权主要包括: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此外,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有权采取紧急行动。
   内阁下设各种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除个别委员会外,其组成和职权范围均系机密,该届任期内不得泄露。办事机构设办公厅,主管安排议事日程,沟通内阁与政府各部等重要的内部行政事务。内阁会议由首相随时召集,议会会期内一般每周开会1~2次。会议内容保密,会上讨论不作记录,也从不进行表决,最后由首相按自己的观点归纳成决定。内阁成员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连带责任。不论阁员是否存在意见分歧,对外必须保持一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