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梵蒂冈会议Ⅱ
1)  Vatican Ⅱ
梵蒂冈会议Ⅱ
2)  Vatican Councils
梵蒂冈公会议
3)  Vatican [英]['vætɪkən]  [美]['vætɪkən]
梵蒂冈
1.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libraries of French,Italian,Andorra and Vatican.
介绍了法国、意大利、安道尔、梵蒂冈等国图书馆的一些情况,提出应广泛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2.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Taiwan authorities and Vatican have been varying from time to time.
从国民党逃往台湾后迄今五十年里,天主教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发展阶段,其与台湾当局、与梵蒂冈的关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4)  Vaticanism [英]['vætikənizəm]  [美]['vætɪkənɪzm]
梵蒂冈主义
5)  va Vatican City State
梵蒂冈(域名)
6)  Vatican Council, FIRST
第一次梵谛冈会议
补充资料:梵蒂冈历史
      梵蒂冈城国是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皇及其教廷统辖的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高地上,以梵蒂冈城墙为界,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757人(1985),多为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罗马教会用语)。
  
  梵蒂冈城的形成与发展  梵蒂冈在罗马城台伯河西岸,留存有许多古罗马人建筑与生活遗迹。从 4世纪开始,利用西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城主教乘机掠夺土地。到6世纪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宣称为"教皇",并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 8世纪又增建加洛林宫。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矮子)为酬谢教皇协助自己夺取王位,于754和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德人,并于 756年将罗马城及其四周区域送给教皇。史称"丕平赠土"。嗣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达 4万平方公里以上。1377年梵蒂冈宫成为教皇的主要住所。15世纪建造了梵蒂冈图书馆和西斯廷礼拜堂、梵蒂冈城墙,16~17世纪初重建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建筑。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意大利文艺复兴名人都参加了这些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工作,梵蒂冈收集了大量文艺复兴以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珍贵艺术品和图书文献。梵蒂冈成为罗马教皇进行政治与宗教活动的中心。
  
  第 1次梵蒂冈宗教公会及"梵蒂冈囚禁"  19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逐步统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罗马教皇领地的存在受到威胁。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的兴起,使罗马天主教会遭遇空前危机。为加强教皇权威,庇护九世(1846~1878在位)于1869年12月举行了第 1次梵蒂冈宗教公会,有欧洲及其他地区 700余名主教及高级宗教人士参加。会议经过讨论争辩,于1870年通过了"信仰信条",反对"现代理性主义谬论",坚持天主教传统的教义教条,通过"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主张教皇权力神授,高于宗教会议,享有普遍而最高的宗教司法权。在会议进行时,意大利王国于1870年9月占领了罗马,宗教公会于10月休会。同年意大利收复教皇占据的其他地区,完成国家的统一,消灭了教皇国,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并被迫退居梵蒂冈宫内。1871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法令宣布,教皇人身不可侵犯,享有外交特权,允许对外自由来往,并给予年金。但为教皇所拒绝。教皇宣布自己处于囚禁状态,由此至1929年被称为"梵蒂冈囚禁"时期。实际上教廷的财政黄金储备、在意大利及国外的大量地产及其他财产设施未被触动,依旧对全世界天主教会机构实行控制。从19世纪末起,教廷又大量投资于欧美各国工商业与金融业,在国际政治、经济各方面仍起着重大影响作用。
  
  《拉特兰条约》与梵蒂冈城国的正式确立  1922年B.A.A.墨索里尼夺得意大利政权后,积极与教皇进行和解谈判。1929年 2月11日,教皇代表、枢机主教P.加斯帕里与墨索里尼签订了《拉特兰条约》,确认了梵蒂冈城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教皇在其领土上有世俗统治权,有权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与自由来往。意大利给予教皇一笔赔偿费,并宣布天主教为国教。此后,梵蒂冈与世界100多国家地区互换了外交使节,逐步设立和完善了报纸、电台、邮局、火车站、货币、科学院、神学院、博物馆、档案馆、公民身份护照等系统,并保留有一支瑞士人卫兵队,除原有的枢机主教团(一般为100余人),还设有以国务卿为首的国务院、教会公共事务理事会、 3个法庭、12个圣部与秘书处,处理行政、司法、财政、宗教各项事务,建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体系。教皇作为世界天主教会的首脑有着特殊的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梵蒂冈以中立地位在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营间周旋。战后则支持西方国家的主要政策。
  
  第 2次梵蒂冈宗教公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克服教会危机,教皇约翰二十三世(1958~1963在位)于1962年10月召开了第 2次梵蒂冈宗教公会。有100 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0多名高级宗教人士参加,并邀请了其他宗教的代表列席。大会经过4次会期〔后3次由教皇保罗六世(1963~1978在位)主持〕于1965年12月闭会。公会通过了16个文件,强调教会的作用主要在精神方面。教会被定义为"上帝的人民",提倡关心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对基督新教、东正教和其他宗教采取和解态度,强调信教自由与重视教育。对天主教主要的教义、教规仍重新加以确认,但对教会法规开始逐步修改,放宽了一些禁令和戒律。1983年公布了修改的教会法典。
  
  梵蒂冈拥有黄金储备100多亿美元,大量的国外投资收益主要来自美国与加拿大。在意大利拥有46万公顷地产。在全世界设有60余所大学、对全世界天主教会2000多个高级宗教职位有确认任命权,下辖天主教信徒8亿多人。现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为波兰人,1978年当选,是第266任教皇(见彩图)。1985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教皇主持召开特别主教会议,发表了《致天主教徒的信》和《最后的报告》两个文件,强调教皇对地方教会的权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