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何香凝的女性主体意识
1)  He Xiangning's femal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何香凝的女性主体意识
2)  Females subjective sex awareness
女性性主体意识
3)  Female Subject Consciousness
女性主体意识
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writing strategy in the developing of female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Jianghan s novels and points out its characteristics.
本文分析蒋韵小说在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上的书写策略,指出其小说在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的特点。
4)  female subjectivity
女性主体意识
1.
Male writers concern themselves with male roles, hoping to re-establish the subjective status of male Chinese Americans by shaping the masculinity; while female writers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order to flow in the stream of feminism.
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又是以主流文化中“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
2.
This thesis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causes for her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her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and points out her committing suicide is wordless rebellion against the male-oriented society rather than yielding to fate and is protection of the awakening subjectivity.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
3.
Dalloway gradually deconstructs the pedantic moral principles and dominant ideas of male chauvinism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selfhood and eventually achieve the birth, revival and growth of female subjectivity.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阐述女主人公达洛卫夫人如何从探求自我的过程中逐步解构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与观念,达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
5)  autonomous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
女性主体自主意识
1.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sons why college girl students are lacking or weak in autonomous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 in the new period , and points out some relevant strategies.
根据调查和比较,分析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缺失和滑坡的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6)  the female main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女性主体意识教育
补充资料:何香凝(1878~1972)
      中国近代女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县(今广州市郊区)棉村人。1878年 6月27日(清光绪四年五月二十七)出生于香港一个大地产商的家庭中。童年时就爱好读书,富有反抗封建束缚的顽强性格。1897年10月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1902年秋廖仲恺赴日。当年冬,何香凝也赴日。她先后进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和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学习。1903年秋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并和留日革命青年赵声、秋瑾等交往密切,在革命思潮推动下勃发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思想。1905年加入同盟会。她和廖仲恺等向海外华侨宣传革命,驳斥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言论,同时担任革命组织的联络和勤务工作,积极从事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1911年 2月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和护法运动。1921年夏,她同宋庆龄在广州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宋为会长,何任总干事,带领慰劳队亲临广西梧州前线慰问讨伐桂系军阀的部队。1922年陈炯明叛变,囚禁廖仲恺,她设法营救脱险。
  
  何香凝坚决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革命主张,国民党改组后,她被选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兼管广东省妇运工作。她忠实执行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积极开展妇女运动,并出版《妇女之声》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病危,她兼程入京护理,是孙中山临终口授遗嘱时在场的证明人之一。同年 8月,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后,何香凝更加坚决地维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实现孙中山、廖仲恺遗志勤奋工作。1926年 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继任妇女部部长。同年秋,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她先后在南昌、汉口与宋庆龄、邓颖超等一起开展妇女群众运动和组织红十字会,进行慰问和救伤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何香凝羞与民贼为伍,辞去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回广州创办仲恺农工学校(今广东省仲恺农业机械管理学院),曾亲赴南洋各地以卖画筹款。1929年赴英国,后居法国巴黎,写诗作画自娱。她能作旧体诗,擅长国画,尤工画狮、虎和松、梅。"九·一八"事变后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何香凝在上海、香港、韶关和桂林等地,努力从事抗战工作,坚决反对国民党制造分裂的活动。她自1942年始筹建国民党民主派的组织,1946年在广州成立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经过与李济深等的努力,她终于和其他反蒋的国民党员及组织联合一致,1948年1月组成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5月,何香凝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发表声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 4月,她由香港到达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在北京病逝。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侧,与廖仲恺合墓。著作有《双清文集》(下卷)、《何香凝诗画集》。
  
  

参考书目
   尚明轩等编:《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