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归义军
1)  Gui-yi-jun
归义军
1.
Study of the Jiezhenjieguan System Under Gui-Yi-Jun Regime——Remarks on Academic Papers of the Lanzhou University s Scholars;
试论归义军政权的节镇阶官体制——兼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诸同志商榷
2.
Beside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tandpoint the old title of the leader of Gui-yi-jun,the local authority in Dun-huang during 848A.
此两文便是为该法会而作,文中在称张议潮为司空的同时,又有多处称其为尚书,表明以往学界所持归义军首领获得新称号后即不再使用旧称号的观点,应予修正;在以称号为据为文书断代时,也应慎重考虑新旧称号交替并行的因素。
2)  Guiyijun
归义军
1.
(the part for thesis defence)As a major component of Dunhuang social life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end Tang Dynasty,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y, Dunhuang Guiyijun literature hold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has great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敦煌归义军文学是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在目前敦煌文学研究领域还是有待填补的空白。
3)  Gui-yi-jun of Dunhuang
敦煌归义军
4)  Shazhou Guiyijun
沙州归义军
5)  Tibetan and Gui-yi-jun period
吐蕃归义军时期
6)  Guihua Army
归化军
补充资料:沙州归义军
      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至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的沙州地方政权。沙州即自汉至隋的燉煌郡,唐初改名为沙州,下辖燉煌、寿昌二县,州治燉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
  
  沙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口。唐在沙州城内驻有豆卢军四千三百人,隶属于河西节度使(驻凉州)。
  
  安史之乱时,唐朝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陇右、河西,约在广德二年 (764)或稍后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大历元年(766)又陷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唐移河西节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内地的交通被阻绝,但沙州人民仍坚守其地,直到德宗贞元三年(787)才投降。从此沙州被吐蕃贵族统治六十余年。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汉族人民趁吐蕃势力衰弱时,在张议潮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赶走吐蕃镇将,并遣使取道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东南缘)上表唐朝,报告沙州的归复。接着,张议潮又遣兄张议潭携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咸通初议潮又收复凉州,八年(867),议潮入朝长安,其侄淮深代行节度使事。僖宗(873~888年在位)后,沙州归义军所辖唯瓜、沙二州。
  
  唐亡时,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见中原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为王,也自称"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数年后,曹氏代替张氏掌握沙州地方政权,废"金山国",仍称归义军节度使,向五代、北宋诸政权奉表入贡。至宋景祐三年(一说景祐二年)亡于西夏。
  
  

参考书目
   向达:《罗叔言〈补唐书张义潮传〉补正》,《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北京,1957。
   唐长孺:《关于归义军节度的几种资料跋》,《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北京,1962。
   金启孮:《唐末张义潮的起义》,《历史教学》1954年第2期。
   藤枝晃:《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始末 1-4》,《東方学报》京都第12册三、四分册(1942年)、第13册一、二分(1943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