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del
和谐发展模式
1.
The more and more clear views are guiding the road of China s peaceful development,and are being incarnated China s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model a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del.
中国在探索走自己的路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关于自身发展的重要理念——本文归之为“和谐发展观”,而正是这一日益凝练的“和谐发展观”还将引领要去走的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逐渐外化为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模式”。
2) sustain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del
可持续和谐发展模式
3) harmony
和谐
1.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y between waterand human through the change of Changling Lake;
由长岭湖的变迁 论人水和谐的重要性
4) harmonious
和谐
1.
Exerting Strength on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Mining Area;
杨桥矿着力构建和谐平安矿区
2.
Organic chemistry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ng harmonious society;
构建创新型和谐社会中的有机化学教育
3.
Standing on three satisfies to advanc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立足三个满意 促进和谐发展
5) concordance
和谐
1.
Discussion on the concordance of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谈城市建筑设计的和谐性
2.
Color Concord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中国画色彩的和谐与演变——析中国画色彩问题
3.
system concordance,inner employee one,management one and environment one.
从体制和谐、内部员工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四大方面分析了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构建和谐示范企业的一种探索,为同类型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
6) harmonization
和谐
1.
Man and Nature from Clash to Harmonization;
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
2.
From harmonization to contradiction to further harmoniz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experiences a spiral course which is negation of negation.
人与自然从和谐到对立,再到新的和谐,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3.
Architectures must obey the harmonization ideas.
从建筑美学角度说明构建和谐建筑的必要性。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表象模式发展理论
J.布鲁纳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它基本上与J.皮亚杰的理论相似,但把儿童智力发展的全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称作动作性表象阶段、形象性表象阶段和符号性表象阶段。布鲁纳对这些表象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理论探索 布鲁纳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是在一系列用脑的技术性活动中形成的,是"技术社会生活"的结果。他所谓的技术,指通过人脑实现的、由文化(语言是主要代表)传递的技能。这些技术帮助成长中的人再现他们生活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物的特征。这种再现有动作、形象和语言3个体系,人们借此进行信息加工以认知和理解世界。特别是人有了语言后,智力的发展就不仅是由外而内,也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人类的主要变化是靠环境变化塑造的,而不是由自身塑造的。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自身与新的外部工具系统联系起来,在人体内产生相应的功能(如感觉运动动作、知觉和思维活动等),从而得到发展。环境的再现也依赖于所学的技术,它扩大了人的运动动作、知觉活动和推理活动能力。人能认识环境中经常发生的规律性的事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都是凭借有选择性的知觉、想象、特别是语言的编码实现的。
布鲁纳认为,认知的发展还有赖于整合功能。任何较高级的技能活动都可分解为简单的成分,成人的简单动作儿童几乎都能做。开始,儿童只能做简单的动作,后来逐渐能做复杂的动作,比较高级的技能也是由许多简单的动作过程结合而形成的。所谓成熟,就是能把那些简单的分散的过程协调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整合功能实现的。整合反映了一个人对"行为情景"的内化。布鲁纳说,如果需要从接触环境中经常发生的规律性的事物中有所收益,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再现它们。我们不能把这当作"纯粹记忆",不予重视,记忆不只是过去经验的储存,而且是以某种有效的方式提取储存的有关的东西。良好的再现取决于对过去的经验如何编码和加工,当需用的时候就能提取出来。
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动作、形象和符号这3种表象模式是相互联结着的,每一种表象模式的发展都有赖于前一种表象模式。动作性表象是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事物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肌肉活动实现的。形象性表象是通过把对事物的有选择性的知觉转化为表象进行的概括。符号性表象是用抽象或符号的方式再现事物,它具有间接性和任意性。例如,词是符号性的,属于符号系统,它可以配搭成任意的组合,表示事物的特征。词远远超过了动作或形象的作用。动作性表象和形象性表象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出现,而且在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种表象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性表象仅仅依靠动作,物体的存在是以当前的动作范围来定义的,不联系动作,就不能认识对象。而动作系列的发展,学会一定数量的运动技能,又是形象性表象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成人被试如果要掌握由一排复杂的搬扭开关控制的一条线路,就必须通过连续而熟练的作业。动作表象似乎是形象性表象的必要条件。
在布鲁纳看来,儿童认知的发展,重要的不是形象性表象的发展,而是形象性表象向符号性表象的转化。儿童能初次使用生成式语法,通常在出生第2年的后期,到第 2年末已经掌握某些没有语法结构的单词用语。再过几个月,所使用的语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两类词汇──轴心词和开放词,儿童开始把词结合起来说话。在这以前,像"没有了"、"妈妈"、"粘"、"再见"这类词只是单独使用,而现在则把它们作为轴心词汇应用在组合词中。例如母亲洗去孩子手上的果酱,孩子会说"没有粘"。几天后,孩子甚至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在一个访问者离开时说:"统没有了,再见。"布鲁纳指出,这个阶段(3岁左右)的儿童大量地像游戏似地用调作语言学的组合游戏,以探索语法生成式的界限。
实际上,语言不仅提供了再现经验的手段,而且提供了转换经验的手段。当人们在新的"现实"面前需要改变表达方式的时候,语法转换规律提供了所必需的语法手段,即使仅用被动的、否定的、疑问的3种转换方式改变表达法也是可观的。儿童一旦完成了以内化语言作为认知工具,就比以前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能力来再现事物,并有系统地掌握转换经验的规律。
实验研究 布鲁纳曾设计一个矩阵实验来考察形象性向符号性表象转化的情况。实验以5~7岁儿童为被试,要求他们处理一套双重分类矩阵。实验材料是 9个塑料玻璃杯,开始按3种不同的直径和3种不同的高度排列起来,放在一块3×3的方格纸板上,呈放在被试前面(见图)。
为使他们熟悉这个矩阵,主试先从矩阵中拿开1个杯子,再拿开两个,又拿开3个,每次拿开都叫儿童再放回原处,并让他们说明这些杯子是根据哪些相同和不同点排列的。然后把这些杯子的排列打乱,叫儿童照开始时所放的样式放在同样的格子板上。这时,再把这些杯子打乱,把以前放在左下角格子上的最矮小的杯子放到右下角,于是问儿童是否能不动刚搬动到右下角的那个杯子,仍照以前放的那样放好。结果,3种年龄的儿童(5、6、7岁)都能按主试的要求照原样重新摆出来,只是年龄较大的儿童做得快一些。但是在移动一个杯子位置构成新的矩阵时,大多数7岁儿童能作出转换,而年龄较小的儿童似乎受原先矩阵表象的支配,试图把移位的杯子放回原位,因此,不能成功。7岁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常把移换位置作为一个问题,自己问自己:"这个放到哪里?"这表明,他认为位置和大小的关系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实验中,当儿童被问到那些杯子是怎样排列的时候,儿童有3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只根据单个维量,如说"那一个是比较高的,那一个是比较矮的";另一种是综合三个维量,对于粗细不一样的杯子说,"那一个大一些,那一个小一些";第三种是混乱的说法:"那一个是高的,那一个是小的。"采用混乱说法的儿童在转换矩阵时最感困难,比只用单维或三维说法的儿童更易失败。
布鲁纳说,这个实验表明:①使用形象性表象的儿童对于空间性的经验较敏感,但对支配这种组织的排列原则不敏感。他们能认出并能重建,但不能按规则产生新的结构。②他们用以描述这一作业的语言可能还不是以作为排列这种矩阵的凭借。布鲁纳还说,如果这个结果的解释是正确的话,还可得出另外的结论:首先,语言的改进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其次,使语言习惯发挥作用可用两种办法达到:一是让儿童描述他们面前某些必须用符号处理的事物;二是利用语言的间接性,让儿童描述不在眼前的事物。这样,知觉-形象性表象就不大可能起抑制符号性表象过程的作用。
布鲁纳等还通过"守恒实验"、"容量比例实验"、"对象特征分组实验"和"推理实验"分别探索 4~14岁儿童从形象性表象向符号性表象的转化情况。他指出,大量实验表明,随着儿童逐渐成熟,他们能够应用间接信息,能将信息纳入一个不受规则限制而进行加工的结构中去,这样一种加工系统,依赖于从经验到符号形式的转化。要超越直接的知觉和生动的现实达到更扩大的环境,儿童发展了一种能处理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工具,这就是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
智力成长的性质 布鲁纳认为,关于智力成长的性质,必须重新考虑。儿童认知的成长依赖两种能力的出现:一是学会获得再现他们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物规律性的方式;二是会以成长的方式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再现和综合超越现实瞬间的东西。我们应该把这两种能力的发展看成是释放和扩大人类智力的新技术学的出现。像技术学的发展一样,智力的成长并不是平稳、单调的,而是经过不断革新、并以突变的方式向前运动的。大多数革新是由于文化因素以某种原型的形式传给儿童,即反应方法、观察和想象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把所接触的事物转化为语言的方法。布鲁纳认为,语言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在 4~12岁的儿童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验表明了成长中的儿童语言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是怎样取代儿童早期信息加工模式的。经验转化为符号形式,以及随之而得到的间接性推理,打开了智力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布鲁纳认为,想象和知觉组织的表象本身虽然只是具有与直接现实相连接的基本操作,但这并不是说高度发展的表象不能超出直接的时间和空间。地图和流程图在性质上都是形象性的,但它们都是一些把原来的语言和数学的描绘转化为视觉形式的表象。开始,形象性表象是建立在直接知觉组织上的,尽管有局限性,也是在动作性表象发展之后才发展的。不过只要形象性表象居于统治地位,要发展超越现实的连续推理步骤进行信息加工的更高级的技术是困难的。语言一旦成为经验转化的中介因素,就能不断地摆脱直接性,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和任意性,它还允许产生新词,允许生词结合使用。儿童凭借它就有可能再现现实以外的东西。布鲁纳还指出,语言作为一种整合经验而得到内化,也有赖于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有赖于发展相应的范畴和向公共活动转化的需要。
理论探索 布鲁纳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是在一系列用脑的技术性活动中形成的,是"技术社会生活"的结果。他所谓的技术,指通过人脑实现的、由文化(语言是主要代表)传递的技能。这些技术帮助成长中的人再现他们生活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物的特征。这种再现有动作、形象和语言3个体系,人们借此进行信息加工以认知和理解世界。特别是人有了语言后,智力的发展就不仅是由外而内,也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人类的主要变化是靠环境变化塑造的,而不是由自身塑造的。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自身与新的外部工具系统联系起来,在人体内产生相应的功能(如感觉运动动作、知觉和思维活动等),从而得到发展。环境的再现也依赖于所学的技术,它扩大了人的运动动作、知觉活动和推理活动能力。人能认识环境中经常发生的规律性的事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都是凭借有选择性的知觉、想象、特别是语言的编码实现的。
布鲁纳认为,认知的发展还有赖于整合功能。任何较高级的技能活动都可分解为简单的成分,成人的简单动作儿童几乎都能做。开始,儿童只能做简单的动作,后来逐渐能做复杂的动作,比较高级的技能也是由许多简单的动作过程结合而形成的。所谓成熟,就是能把那些简单的分散的过程协调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整合功能实现的。整合反映了一个人对"行为情景"的内化。布鲁纳说,如果需要从接触环境中经常发生的规律性的事物中有所收益,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再现它们。我们不能把这当作"纯粹记忆",不予重视,记忆不只是过去经验的储存,而且是以某种有效的方式提取储存的有关的东西。良好的再现取决于对过去的经验如何编码和加工,当需用的时候就能提取出来。
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动作、形象和符号这3种表象模式是相互联结着的,每一种表象模式的发展都有赖于前一种表象模式。动作性表象是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事物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肌肉活动实现的。形象性表象是通过把对事物的有选择性的知觉转化为表象进行的概括。符号性表象是用抽象或符号的方式再现事物,它具有间接性和任意性。例如,词是符号性的,属于符号系统,它可以配搭成任意的组合,表示事物的特征。词远远超过了动作或形象的作用。动作性表象和形象性表象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出现,而且在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种表象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性表象仅仅依靠动作,物体的存在是以当前的动作范围来定义的,不联系动作,就不能认识对象。而动作系列的发展,学会一定数量的运动技能,又是形象性表象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成人被试如果要掌握由一排复杂的搬扭开关控制的一条线路,就必须通过连续而熟练的作业。动作表象似乎是形象性表象的必要条件。
在布鲁纳看来,儿童认知的发展,重要的不是形象性表象的发展,而是形象性表象向符号性表象的转化。儿童能初次使用生成式语法,通常在出生第2年的后期,到第 2年末已经掌握某些没有语法结构的单词用语。再过几个月,所使用的语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两类词汇──轴心词和开放词,儿童开始把词结合起来说话。在这以前,像"没有了"、"妈妈"、"粘"、"再见"这类词只是单独使用,而现在则把它们作为轴心词汇应用在组合词中。例如母亲洗去孩子手上的果酱,孩子会说"没有粘"。几天后,孩子甚至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在一个访问者离开时说:"统没有了,再见。"布鲁纳指出,这个阶段(3岁左右)的儿童大量地像游戏似地用调作语言学的组合游戏,以探索语法生成式的界限。
实际上,语言不仅提供了再现经验的手段,而且提供了转换经验的手段。当人们在新的"现实"面前需要改变表达方式的时候,语法转换规律提供了所必需的语法手段,即使仅用被动的、否定的、疑问的3种转换方式改变表达法也是可观的。儿童一旦完成了以内化语言作为认知工具,就比以前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能力来再现事物,并有系统地掌握转换经验的规律。
实验研究 布鲁纳曾设计一个矩阵实验来考察形象性向符号性表象转化的情况。实验以5~7岁儿童为被试,要求他们处理一套双重分类矩阵。实验材料是 9个塑料玻璃杯,开始按3种不同的直径和3种不同的高度排列起来,放在一块3×3的方格纸板上,呈放在被试前面(见图)。
为使他们熟悉这个矩阵,主试先从矩阵中拿开1个杯子,再拿开两个,又拿开3个,每次拿开都叫儿童再放回原处,并让他们说明这些杯子是根据哪些相同和不同点排列的。然后把这些杯子的排列打乱,叫儿童照开始时所放的样式放在同样的格子板上。这时,再把这些杯子打乱,把以前放在左下角格子上的最矮小的杯子放到右下角,于是问儿童是否能不动刚搬动到右下角的那个杯子,仍照以前放的那样放好。结果,3种年龄的儿童(5、6、7岁)都能按主试的要求照原样重新摆出来,只是年龄较大的儿童做得快一些。但是在移动一个杯子位置构成新的矩阵时,大多数7岁儿童能作出转换,而年龄较小的儿童似乎受原先矩阵表象的支配,试图把移位的杯子放回原位,因此,不能成功。7岁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常把移换位置作为一个问题,自己问自己:"这个放到哪里?"这表明,他认为位置和大小的关系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实验中,当儿童被问到那些杯子是怎样排列的时候,儿童有3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只根据单个维量,如说"那一个是比较高的,那一个是比较矮的";另一种是综合三个维量,对于粗细不一样的杯子说,"那一个大一些,那一个小一些";第三种是混乱的说法:"那一个是高的,那一个是小的。"采用混乱说法的儿童在转换矩阵时最感困难,比只用单维或三维说法的儿童更易失败。
布鲁纳说,这个实验表明:①使用形象性表象的儿童对于空间性的经验较敏感,但对支配这种组织的排列原则不敏感。他们能认出并能重建,但不能按规则产生新的结构。②他们用以描述这一作业的语言可能还不是以作为排列这种矩阵的凭借。布鲁纳还说,如果这个结果的解释是正确的话,还可得出另外的结论:首先,语言的改进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其次,使语言习惯发挥作用可用两种办法达到:一是让儿童描述他们面前某些必须用符号处理的事物;二是利用语言的间接性,让儿童描述不在眼前的事物。这样,知觉-形象性表象就不大可能起抑制符号性表象过程的作用。
布鲁纳等还通过"守恒实验"、"容量比例实验"、"对象特征分组实验"和"推理实验"分别探索 4~14岁儿童从形象性表象向符号性表象的转化情况。他指出,大量实验表明,随着儿童逐渐成熟,他们能够应用间接信息,能将信息纳入一个不受规则限制而进行加工的结构中去,这样一种加工系统,依赖于从经验到符号形式的转化。要超越直接的知觉和生动的现实达到更扩大的环境,儿童发展了一种能处理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工具,这就是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
智力成长的性质 布鲁纳认为,关于智力成长的性质,必须重新考虑。儿童认知的成长依赖两种能力的出现:一是学会获得再现他们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物规律性的方式;二是会以成长的方式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再现和综合超越现实瞬间的东西。我们应该把这两种能力的发展看成是释放和扩大人类智力的新技术学的出现。像技术学的发展一样,智力的成长并不是平稳、单调的,而是经过不断革新、并以突变的方式向前运动的。大多数革新是由于文化因素以某种原型的形式传给儿童,即反应方法、观察和想象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把所接触的事物转化为语言的方法。布鲁纳认为,语言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在 4~12岁的儿童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验表明了成长中的儿童语言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是怎样取代儿童早期信息加工模式的。经验转化为符号形式,以及随之而得到的间接性推理,打开了智力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布鲁纳认为,想象和知觉组织的表象本身虽然只是具有与直接现实相连接的基本操作,但这并不是说高度发展的表象不能超出直接的时间和空间。地图和流程图在性质上都是形象性的,但它们都是一些把原来的语言和数学的描绘转化为视觉形式的表象。开始,形象性表象是建立在直接知觉组织上的,尽管有局限性,也是在动作性表象发展之后才发展的。不过只要形象性表象居于统治地位,要发展超越现实的连续推理步骤进行信息加工的更高级的技术是困难的。语言一旦成为经验转化的中介因素,就能不断地摆脱直接性,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和任意性,它还允许产生新词,允许生词结合使用。儿童凭借它就有可能再现现实以外的东西。布鲁纳还指出,语言作为一种整合经验而得到内化,也有赖于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有赖于发展相应的范畴和向公共活动转化的需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