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广西运河史
1)  Guangxi canals history
广西运河史
2)  Guangxi canals
广西运河
1.
The Guangxi canals are famous for a long history and abundance connotation.
广西的运河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著称,对广西运河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3)  the literature of Guangxi
广西文史
4)  Hechi of Guangxi
广西河池
5)  Canal Square
运河广场
1.
The area of the foundation pit for Canal Square, Canal Museum and underground mall near the Gongchen Bridge in Hangzhou, Zhejiang is more than 20000 m2, and its excavation depth has reached 10.
浙江拱宸桥运河广场、运河博物馆及地下商城基坑,总面积超过了20000m2,最大开挖深度10。
6)  Xixing Canal
西兴运河
1.
When it was Jin Dynasty,the local officials organized people to dredge the Xixing Canal and made it connected with the "Shanyin Old Canal" form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Canal in East Zhejiang.
到了晋代,地方循吏组织民众,疏凿西兴运河,西兴运河与"山阴故水道"相连,形成了浙东运河的骨架。
补充资料:苏伊士运河史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是欧、亚、非三洲的重要海上通道。1859年始建,1869年竣工并正式通航(见彩图)。通航后即由法国控制,1882年后由英国控制,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运河北起塞得港,经提姆萨湖、大苦湖、陶菲克运河注入红海,长162.5公里,连同伸入地中海和红海的河段总长约 174公里。1869年河面宽58米,河底宽22米,水深6米,沿途无船闸装置,航运畅通无阻,船只通过运河约需48小时。1955年运河河面展宽至 135米,河底宽50米、水深达13米,可通航3万吨货船和4.5万吨油轮,船只通过运河已缩短为14小时。苏伊士运河的凿通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见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事业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方列强互相争夺的目标。所谓苏伊士运河问题,实际就是西方列强围绕运河的开凿和控制,长期进行角逐而产生的。
  
  西方列强对运河的争夺  18世纪,英法两国加紧争夺,目标都集中在富饶的东方。法国企图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以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夺取东西贸易的垄断权。英国为维护其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从亚历山大经开罗、苏伊士、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至波斯湾修筑一条铁路,以加强东西方的联系。1851年,英国获得埃及的许可,开始修筑亚历山大至开罗的铁路。法国也不甘落后,支持工程师F.莱塞普斯骗取埃及的信任,于1854年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1856年又签订了补充合同。次年成立了"国际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资金2亿法郎,分成40万股。法国购买207111股,占52%;埃及认购177602股,占44%。这样,当运河于1869年正式通航时,法国便控制了运河公司。1875年,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用不到 400万英镑廉价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的股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直接控制了运河。1888年西方列强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必须得到保证。英国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这个公约,但继续在运河区驻扎大量军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宣布埃及为"保护国"。德国指示土耳其军队进攻埃及以夺取运河,但没有成功。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1936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的军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供应了28个步兵师、13个装甲师、65个空军中队和海军部队的装备。大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插手中东事务。1951年伙同英国等要求埃及参加"中东司令部",以使美军和英军长期驻扎在运河区。
  
  埃及人民要求收回运河的斗争  1866年埃及政府与"国际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运河公司是"埃及公司,受埃及法律和习惯管辖"。运河是靠埃及人民的血汗和金钱建成的。埃及政府为开凿苏伊士运河耗资1680万镑,等于外国股东投资总额448万镑的3.7倍。在运河开凿的10年中,数十万埃及人服役,约有12.3万人丧生。然而,运河的管理权和收益却长期为西方列强所霸占。1936年以前,埃及政府在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董事会中竟未占一席。1870~1930年的60年间,公司的纯利润达35亿法郎,绝大部分为英法所攫取。公司无视1866年合同,不执行埃及法律,不服从埃及政府的管辖,成为"国中之国"。埃及船只在运河航行也须向公司缴纳通行税。公司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但运河的主人-埃及分得的纯利润寥寥无几,1955年仅10亿法郎,而同期英法等国却榨取利润174亿法郎。
  
  1924年起,英埃双方就运河等问题进行长期谈判。埃及政府要求英国撤军,但遭到无理拒绝。1937年,埃及政府取消外国特权,运河公司方同意每年向埃及政府纳税30万镑。1949年改为让埃及政府分享70%的纯利权,但英法等国仍从运河公司榨取了相当惊人的利润,1951年达140亿法郎。
  
  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后,埃及政府要求英军撤离埃及,并在运河区组织游击队袭击英军。1954年英国被迫签订撤军协定。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结束了英国对埃及长达74年的占领。然而运河公司董事会的大权仍操在外国股东手中,1956年董事会的32个席位中,法国占16席,英国占9席,埃及仅占5席。公司的高级官员几乎都是外国人。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不甘心失去他们在运河中的利益,1956年10月伙同以色列入侵埃及,企图重占运河,推翻纳赛尔,但遭失败,被迫停火撤军,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的手中。
  
  

参考书目
   方德昭、杨剑安:《苏伊士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问题》,北京,1957。
    宓贤弼:《帝国主义与苏伊士运河》,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