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科学抽象法
1)  scientific abstract method
科学抽象法
1.
Some ideas of utility value are wrong in the recognition and use of research atti- tude and scientific abstract method.
效用价值论某些观点在研究态度和科学抽象法认识和运用上有失误,在经济学研究中应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抽象法
2)  scientific abstract
科学抽象
1.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 ics is scientific abstract of the CPC s guiding ideology.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抽象 ,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原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时代内容。
3)  scientific abstraction
科学抽象
1.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studies on Marxian labor theory of valu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of view on how to fully and exactly understand the highly scientific abstraction of the theory and how to adopt a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 it.
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出发,就当前中国经济理论界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高度科学抽象性,以及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论述。
4)  generalizing teaching
抽象法教学
5)  abstract descriptive geometry
抽象画法几何学
6)  abstract reasoning; abstract science.
抽象推理;理论科学。
补充资料:科学抽象
      科学认识过程的一个环节,指在思维中抛开客体的非本质方面而抽取其本质方面的过程。"抽象"本身不限于指思维抽取客体的本质方面,它还包括人依据一定的需要,在思维中把客体的某一或某些非本质的方面抽取出来的过程;但科学抽象则主要是指前者。"抽象"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抽取"或"抽引"。抽象与感性直观是对立的,一切日常的和科学的概念或范畴都是抽象的结果。因此,人们也常常把科学抽象当作科学概念、科学范畴的同义语来使用。科学抽象的结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的概念和范畴,而且可能表现为感性的形象,如各种几何图形和某些理想化了的模型等等。
  
  抽象既与感性直观相区别,又是感性直观的发展。在认识的感性直观阶段,客体的各种属性及其外部联系纷然杂陈,它们虽然已经被人的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所分解,但客体的本质属性还没有从各种属性的总和中区分析取出来,而这一客体与其他客体的本质联系还隐藏在它们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之中。抽象过程的作用正在于从客体的各种属性中区分并提取出它的一般属性;而科学抽象的作用更在于把关于对象的浑沌表象"剖开"、"割断"、"切碎",发现并析取其某一或某些本质的属性、关系和联系,即对它的内在矛盾的诸方面及其关系和联系进行分别的考察,并以概念、范畴和规律的形式使之确定化。可见,抽象,包括科学的抽象,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因而归根结柢是以感性直观为中介的对客观对象的间接反映。另一方面,抽象过程又不是对感性直观所给予的东西进行简单的整理或加工的过程,而是从生动的直观出发,逐渐深入到对象内在本质的一个能动的飞跃过程。科学抽象是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此而言,它所提供的东西早已包含在感性直观所给予的东西中;但科学抽象的过程在内容上又不限于感性直观,它所提供的关于对象本质的知识是感性直观不能达到的,就此而言,它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科学抽象以感性直观为中介,它似乎比感性直观更远离现实。但实际上,科学抽象是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客体的方法。因为只有借助于思维的抽象力,人们才能揭示和把握感性直观所不可能发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它的运动规律。所以列宁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列宁全集》第38卷,第 181页)。
  
  科学抽象是达到思维具体,即在思维中从整体上再现客体的必经阶段。任何科学认识过程,都是以获得对客体的这种具体认识为目标的。然而这里所说的具体与感性具体不同,它表现为关于客体的多种规定的综合,而这些规定都是在科学抽象中获得,并以概念、范畴、规律等逻辑形式确定下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必然环节,是获得关于对象的具体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通过抽象,客体在思维中受到分析,客体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从其各种规定的统一中被离解出来。如果把这些被离解出来的方面即认识过程的某些片断加以绝对化,把它们看作凝固不动和独立自在的东西,那就不可避免地要使抽象本身脱离客观对象,脱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着的整个认识过程,成为空洞僵死的抽象,从而滑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抽象本身即包含着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把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绝对化,片面夸大抽象及作为其结果的概念、范畴的作用,正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科学抽象与这种空洞僵死的抽象根本不同,任何科学抽象都不过是关于对象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反映,因而只是关于对象的全面而完整的认识过程的环节,它始终处于关于对象的永无止境的认识运动过程中。科学抽象的生命力及其科学价值也正在于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