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里尔克
1)  Rilke
里尔克
1.
From Rilke to Derrida:Two Aspects of Zheng Min s Poetic Resources;
里尔克到德里达——郑敏诗学资源的两翼
2.
Rilke s and art——poem sculpture and painting;
里尔克与美术——诗歌、雕塑与绘画
2)  Rainer Maria Rilke
里尔克
1.
Death finds its place in many of the poems of Austrian poet Rainer Maria Rilke,indicating that in the West,death is a topic of public attention.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诗集中有不少直接以死为题的诗,表现了西方人对死亡的热切关注。
2.
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an influential Austrian poet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has always been a miraculous appeal to Chinese academia for nearly eighty years together with his works.
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诗人,在中国学界产生了近八十年历久不衰的接受神话。
3)  Harlik
哈尔里克
1.
Fission-track Evidence for the Exhumation History of Bogda—Harlik Mountains,Xinjiang Since the Cretaceous;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4)  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里尔克,R.M.
5)  Rob Krier
罗伯·克里尔
1.
Two Books and A Town──On Rob Krier s Planning Practice for the New Town;
两本书和—座城市──谈罗伯·克里尔的新城实践
6)  Harlik Mountains
哈尔里克山
1.
Detrital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of Carboniferous sandstone from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Harlik Mountains, eastern Xinjiang,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2.
Permian post-collisional NS-compression deformation in Tianshan orogen:example from Koumenzi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rusting-type in northern slope of Harlik mountains.;
天山造山带二叠纪后碰撞南北向挤压变形:以哈尔里克山北坡口门子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为例
3.
Many dioritic and granitic plutons crop out in the Harlik Mountains, eastern of Xinjiang.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出露大量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在小铺一带,岩体发育片麻状构造,其围岩为一套变质岩系。
补充资料:里尔克
里尔克(1875~1926)
Rilke, Rainer Maria

   奥地利诗人。1875年12月4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1926年12月29日卒于瓦尔蒙疗养院。1895~1896年在布拉格大学攻读艺术史、文学史和法学史,其间曾去慕尼黑和柏林学习。后两度旅游俄国,见过托尔斯泰。1902年8月去巴黎,结识雕塑家罗丹,此后的12年里以巴黎为中心,浪迹各国。他写了《罗丹传》,还当了8个月罗丹的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住在慕尼黑,1915年被征入伍。1919年6月迁居瑞土。
   在慕尼黑和柏林期间开始创作。1894年出版处女作诗集《生活与诗歌》。写于1899年的散文诗《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以其忧郁、抒情的笔调,优美的节奏,富于音乐性的韵律受到知识青年的欢迎。《图像集》收入1898~1901年间的部分诗作,以抒情的形式描画历史的和传奇的人物的图像。长篇组诗《祈祷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赞美无所不在的上帝其实是人生的化身。在巴黎时期,诗风发生了变化,创造了一种新的抒情诗——咏物诗,主要诗歌成就为《新诗集》和《新诗续集》。1904年在罗马开始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记事》,没有连贯的情节,打乱了时间顺序,追忆、现实和梦幻随着意识的流动交织在一起,流露出对人生的恐惧与绝望,是德语文学中较早的现代派小说。晚年最生要的《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两部诗集,表现对存在进行苦苦的哲学思考。诗中采用大胆的比喻和奇特的象征,艺术上臻于完美,但诗意朦胧晦涩。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