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ealistic security theory
理想主义安全理论
2) realistic security theory
现实主义安全理论
3) neoliberalism security theory
新自由主义安全理论
4) idealism
[英][aɪ'di:əlɪzəm] [美]['aɪ'diə'lɪzəm]
理想主义
1.
From Technologyism to Ideal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for Shanghai World Ex-po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从技术主义到理想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理念的建立
2.
The International Idealism Moral View and Its Predicament;
国际关系理想主义的道德观及其困境
3.
Idealis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推销员之死》中的理想主义
5) theoreticism
理论主义
1.
It is not only a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but also a contribu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ircleswith its criticism of theoreticism and reflection on traditional culture.
该书立足于“精神世界”的逻辑范式展开对美学问题的思考论证,不仅在美学领域取得新突破,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有建树:批判理论主义,反思传统文化。
2.
Thi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a movement from cultural self-narcissism, beyond worship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against theoreticism.
概括地讲落实于三方面,即:摆脱文化自恋立场、超越知识论膜拜、反对理论主义。
6) safety theory
安全理论
1.
Three basic types of accident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at is,inevitable,random and man-fault accident types,which are described by mathematical equations,so a quantificational concept of safety theory is defined.
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及对现有安全理论的分析,将所有事故分为3类:自然事故、随机事故和人为事故,根据这3种事故的特点采用数学方程进行描述、量化,从数学模型角度论述事故发生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预防性,以及不安全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补充资料:政治理想主义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流派。强调道德标准和理性原则、主张通过国际规范和超国家国际组织以稳定国际秩序。
理想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德国哲学家I.康德。他在《论永久和平》等著作中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最后必将通过各个共和体制的国家结成联盟而达到"永久和平"。在这之前,他认为应该通过缔结各种公约、裁减武装力量等措拖以避免直接冲突。他坚信理性和道义是政治的最高准则。康德这一思想在以后的西方政治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作理想主义的政治思想。19世纪末兴起的欧洲联邦主义者往往尊康德为先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在理想主义的政治思想中寻求处理国际关系的途径,以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希图通过建立联邦形式的国际结构以维系和平的思潮十分普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第28届总统T.W.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作为维护和平的 "唯一可行方案"。他在第14点中提出:"必须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威尔逊的主张后来被概括为威尔逊主义,他本人被称作"理想主义者",并因此于191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政治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①认为建立国际合作组织有助于防止战争,维护国际集体安全;②认为健全国际法准则可以确保和平;③认为武器是战争的根源,为了避免战争,必须实行普遍裁军和对军火商实行抑制的措施。这些主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中在西方很受重视,有些外交实践也反映了这些主张的精神,如1920年 1月成立的国际联盟。但是,30年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迅速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事实表明:倚靠政治理想主义并不能达到避免战争、维持和平的目的。因而从30年代起,政治现实主义逐渐抬头。但政治理想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仍继续存在,战后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出现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世界政府理论等,都与政治思想主义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联系。
理想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德国哲学家I.康德。他在《论永久和平》等著作中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最后必将通过各个共和体制的国家结成联盟而达到"永久和平"。在这之前,他认为应该通过缔结各种公约、裁减武装力量等措拖以避免直接冲突。他坚信理性和道义是政治的最高准则。康德这一思想在以后的西方政治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作理想主义的政治思想。19世纪末兴起的欧洲联邦主义者往往尊康德为先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在理想主义的政治思想中寻求处理国际关系的途径,以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希图通过建立联邦形式的国际结构以维系和平的思潮十分普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第28届总统T.W.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作为维护和平的 "唯一可行方案"。他在第14点中提出:"必须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威尔逊的主张后来被概括为威尔逊主义,他本人被称作"理想主义者",并因此于191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政治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①认为建立国际合作组织有助于防止战争,维护国际集体安全;②认为健全国际法准则可以确保和平;③认为武器是战争的根源,为了避免战争,必须实行普遍裁军和对军火商实行抑制的措施。这些主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中在西方很受重视,有些外交实践也反映了这些主张的精神,如1920年 1月成立的国际联盟。但是,30年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迅速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事实表明:倚靠政治理想主义并不能达到避免战争、维持和平的目的。因而从30年代起,政治现实主义逐渐抬头。但政治理想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仍继续存在,战后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出现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世界政府理论等,都与政治思想主义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联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