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教育概念史
1)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oncepts
中国教育概念史
2)  Chinese education history
中国教育史
1.
The researches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history have so far taken "education ideology" and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basic categories.
过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以"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基本范畴结构而成。
2.
This is presumed positive in the researches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history.
在五千年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为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
3)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教育史
1.
It is a shining pearl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南京教育史是一部令人深思、令人警醒、令人振奋的历史,是中国教育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4)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中国教育史
1.
A psychology-orientated historical study of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论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教育史研究
2.
The curriculum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rules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normal schools,researchers,teachers,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中国教育史"学科对于师范生、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规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Enlightened by the viewpoint of history from below,the neglected children and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were inquired in the recent decade.
受到"基层史"观念的启迪,近十年儿童史与妇女史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两个新兴课题,本文旨在检讨这些研究所遇到的问题与限制。
5)  educational concepts
教育概念
1.
Most researchers in our country tend to analyze educational concepts with facts,while others deal with them on the Western linguistic a nalysis basis.
对于教育概念,我国的研究者多习惯于进行事实分析,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引进了西方语言分析的方法,教育概念的语言分析为教育概念的社会学分析提供了入口。
6)  the movement of reconceptualizing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学前教育概念重建运动
补充资料:中国教育史(学科)

zhongguo jiaoyushi(xueke)
中国教育史(学科)


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规律,一般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又划分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三大部分。古代部分从中国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中叶为止,其中包括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代部分从鸦片战争(1840)到“五四”运动前夕(1919)为止。现代部分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当代部分。
沿革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教育方面的遗产特别丰富;所以中国无论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选拔人才制度等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对上述这些丰富的遗产,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虽然也曾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但是中国教育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从清朝末年开办的师范学堂到中华民国初期的师范学校,都曾开设教育课程,其中包括中国教育史的内容。以后,随着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开展,才陆续有中国教育史专著问世,从20~30年代先后出版了60部以上。如陈青之的《中国教育史》和陈东原的《中国教育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上做出了不少成绩:①编辑出版了一批资料,包括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选集和教育家语录、文选、文集等。②编写和出版了一批教科书和专著,如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中国书院制度等。对孔丘、朱熹、蔡元培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太平天国的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
研究对象 主要是研究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史注重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校的特点和经验。教育思想史着重研究一些重要的、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方法等,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同时注意探讨各个教育家之间在思想上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此外,中国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属于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的范围。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它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唐朝,中国曾以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了朝鲜、日本等国的大批学生前来中国留学。中国古代书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有成套的规章制度,有多种多样的分科和独特的学风。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对当时的学术、学派的发展和形成,甚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都发生过重要影响。
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更是名师辈出。从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王充、韩愈、朱熹,到近代和现代的蔡元培、杨贤江、徐特立、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古代,不仅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料的典籍,而且还有像《学记》这样精深的教育专著。古代教育家们还概括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
到了近现代,中国曾积极向外国学习,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