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ontextual assumption
语境假设
1.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thinking and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and discusses tentatively the prediction in interoperation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with an emphasis on dynamic contextual assumption.
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了口译思维理解过程、目前关联理论下的口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语境假设动态性为重点尝试性探讨了关联理论下的口译预测。
2.
The activation of a series of contextual assumptions based on cognition is the premise of the information decoding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 lian…dou/ye… from the viewpoint of participant/hearer,the projection of three kinds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lian…dou/ye… on the outside world is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decoding,and the structure lian…dou/ye… forms a continuum.
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看,基于认知的系列语境假设的激活是"连……都/也……"结构信息解码的前提,其三种语义信息在外部世界的投射是信息解码的理论基础,不同类型的"连……都/也……"结构构成一个连续统。
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ole and langue,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ntion,maximum and optimal relevance,and contextual assumption and new information,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and optimal relevance with reference to context,motive,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3) context assumption
语境假设
1.
With Dynamic Context Model offered by Istvan Kecskes lately,we have a second thought on Relevance\' cognitive context theory,the context assumption,and we state and prove that "Self Association-Prediction" Model is the very thought pattern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Context Assumption.
本文结合Istvan Kecskes最近提出的动态语义模式语境观对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即"语境假设"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并验证了"语境假设"的动态建构的"自联想—预测"思维模式和机制。
4) contextual assumptions
语境假设
1.
According to Relevance Theory,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contextual assumptions.
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总是建立在一定语境假设基础之上的明示-推理过程,也就是说,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意欲传递的新信息总是以一定的已知信息假设为前提的。
6) modern assumption
现代假设
1.
According to strong modern assumption,Aristotle\'s ethics is not a virtue ethics,but according to a weak one it may be.
在强意义的"现代假设"(modern as-sumption)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是美德伦理学,在弱意义的现代假设下,它可以是美德伦理学。
补充资料: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juedui shouru jiashe yu xiangdui shouru jiashe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即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
绝对收入假设 或称绝对收入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在J.M.凯恩斯消费函数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这一假设有两个要点:①消费者是根据其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大部分用于消费的,绝对收入即收入的绝对量水平;②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率慢于收入增长的速率,在高收入增长时尤其如此。这一理论依据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绝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1。图中□□□=1.00的45°线是收支平衡线,45°线与消费曲线在右上的间距为负储蓄,在左下的间距为净储蓄。图中显示收入渐高时消费曲线向下倾斜,出现较多的净储蓄。
相对收入假设 或称相对收入理论,是由J.S.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与绝对收入假设对立的一种理论。根据这一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依赖于他的现期收入,而且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及他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因此,当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相对收入)上升时,或当收入超过原来的最高收入时,消费者都会根据其收入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消费支出。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这两种行为,各类同等级的家庭因收入不同所导致的消费差距将得以缩小,并使消费与相对收入保持某种协调的比例,即:家庭消费函数随所有家庭总收入变动而成比例地向上移动。相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2。
分歧点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相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①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②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恩斯提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吸纳这部分超量的储蓄,以避免国民经济走向停滞。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比例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梗阻。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仍持绝对收入理论观点,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更倾向于相对收入理论及其他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一般同意基本消费函数是成比例的,事实上等于抛弃了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收入及消费的若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包括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数据证实,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大致是成比例的。
(邓乐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