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等离子体屏蔽效应
1)  plasma shielding
等离子体屏蔽效应
2)  plasma shielding
等离子体屏蔽
3)  plasma screening
等离子屏蔽
4)  shielding of laser induced plasma
光致等离子体屏蔽
5)  electron screening effects
电子屏蔽效应
1.
Electron Screening Effects in Fusion Reactions at Low Energies;
低能聚变反应中的电子屏蔽效应
2.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electron screening effects in charged-particle induced reactions at energies of astrophysical interest are summarized briefly.
简要介绍了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带电粒子核反应中的电子屏蔽效应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6)  Carrier screening effect
载流子屏蔽效应
补充资料:屏蔽效应
      多电子原子中核电荷(见原子核)对某一电子的吸引作用,部分地被其他电子对该电子的排斥作用相抵消的效应。氢原子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1,不存在其他电子的作用,这个电子的能量为:
  En=-2.17×10-21/n2
  (kJ)
  式中n为主量子数。
  
  在多电子原子中,对于某电子而言,由于其他电子对它的斥力,核对它的引力减弱了。如锂原子的核电荷为3,核外第1层有2个电子,第2层有1个电子,后一个电子因受前2个电子的斥力,所受"净引力"减弱了。
  
  屏蔽效应可表示为:
  Z*=Z-σ式中Z*为有效核电荷数;Z为核电荷;σ为屏蔽常数,它表示因电子间斥力被屏蔽掉的部分核电荷,因此原子内某电子的能量为:
  En=-2.17×10-21(Z-σ)2/n2
  (kJ)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J.C.斯莱特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计算屏蔽常数的规则:
  
  ① 把原子中的电子写成以下几组:(1s)、(2s2p)、(3s3p)、(3d)、(4s4p)、(4d)、(4f)、...等。
  
  ② 处于右边的电子对左边各组电子不起屏蔽作用,即σ=0。
  
  ③ (nsnp)相互间的屏蔽常数σ=0.35,对于1s,σ=0.30。
  
  ④ (n-1)层电子对ns、np层电子屏蔽的σ=0.85。
  
  ⑤ (n-2)层及更里层电子对 n层电子的屏蔽是完全的,即σ=1.00。
  
  ⑥ 处于左边各组电子对nd、nf的屏蔽常数σ=1.00。
  
  根据这些规则就能求得有效核电荷。如氮的核外有7个电子(1s)2(2s2p)5,则得:
  σ=(2×0.85)+(4×0.35)=3.10
  Z*=7-3.10=3.9即氮原子中对(2s2p)上某电子的有效核电荷为 3.9。又如钒的核外电子为:(1s)2(2s2p)8(3s3p)8(3d)3(4s)2。对4s的屏蔽:
  σ=(10×1.00)+(11×0.85)+0.35=19.7
  Z*=23-19.7=3.3
  即
  
  
  
  s、p对核电荷屏蔽强于d、f,与s、p电子云径向分布离核较近有关;从另一方面看,nsnp电子受(n-1)层电子屏蔽不完全。
  
  按斯莱特规则计算得到的Z*,虽不够精确,却有助于对原子体积和电负性等的理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