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three-phase nonuniform
三相不一致
1.
Analysis of three-phase nonuniform failure of 220kV switchgear of Gaobazhou Hydropower Plant and solutions;
高坝洲电厂220kV高压开关三相不一致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4) Intraobserver agreement
观察者内一致性
5)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观察者间一致性
6) rater agreement
评分者一致性
补充资料:三界智尊者和向智尊者《西方比丘在斯里兰卡》
【三界智尊者和向智尊者《西方比丘在斯里兰卡》】
三界智尊者和向智尊者(Ven.NyanatilokaMahathera,Ven.Nyanaponika)
德国长久以来被西方人认为是一个思想家的出产地,所以在我们这儿出现这二位有师生因缘的优秀德藉僧人--三界智尊者(Ven.NyanatilokaMahathera)和向智尊者(Ven.NyanaponikaThera),并不令人惊奇。他们在这合和的僧团里安住了五十年以上…”在向智尊者圆寂的“惜别献词(Nyanaponika—AFarewellTribute)”里,当时斯国的大长老法狮尊者(TheMostVenerableMadihePannasihaMahaNayakaThera)如是开序。
向智尊者1901年生于德国的一个镇上,父母是犹太人,也是虔诚的犹太教徒,所以小时候接受牧师指导研读过犹太经典;他除了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外,又选读希伯来文。中学毕业后,因家境不允许继续大学教育,于是在邻镇的一家书店工作。他酷爱读书,在博览西方古典文学和哲学后,于是对犹太教信念产生怀疑,却被明晰智性的佛法所吸引,而启发了要达到解脱、觉悟的崇高理想。
22岁时,他在柏林加入一佛学社,并结识了一位日后影响他极为深远的德藉僧人三界智尊者(Ven.NyanatilokaMahathera)。三界智尊者于1903年在缅甸出家,1911年在斯国南部的一处海边建立一个“禅修岛(IslandHermitage)”,供西方僧人修行,他翻译甚多的巴利佛典和著作,这些明晰真确的译著深刻感动著这位倾心佛法的青年人,同时柏林佛学社的一位学员已前去隐居岛和缅甸出家,梢来的信函使这青年者响往之心更具体化。
青年人当时巳萌出家心愿,唯是家中独子,父亲身患宿疾,31岁(1932年)父亲病逝后,又不忍留下寡母;直至1933年,希特勒开始迫害犹太人,纳粹发动的仇恨、暴力风潮逐渐蔓延之际,他实时携带母亲离开德国,前去维也纳投靠亲戚;母子脱离纳粹迫害的魔掌后,他于是向母亲表露内心渴望多年---前往东方出家的意向;同时,写信给三界尊者允许他来出家。斯国长老尊者同意他的请求,于是在1936年1月中旬只身搭上前往亚洲的船;约三周后抵达科伦坡Colombo港口,此时三界尊者正乘著一艘气艇前来迎接这位学生。三界智尊者赐予这卓越学生之僧名为向智比丘。
向智尊者在“禅修岛(Islandhermitage)”接受老师给予的正规佛学和巴利课程,自已兼学英文。1938年底,因纳粹入侵奥地利,尊者就安排了母亲和亲戚前来斯国。在这期间,尊者有时会将托钵得来的食物分给母亲,就如同佛陀允许的:比丘在必要时可以将乞得的食物分给父母。1939年他与苏摩(Ven.Soma)和克明达(Ven.Kheminda)二位尊者迁居到气候较温和的内陆Gampola乡村外的茅篷,过著简朴、快乐的乞食修行生活,他们静静地禅修,同时进行译注经典的工作;不料当年夏季,疟疾开始流行起来,二位同修尊者已遭到严重感染,他们被迫迁往他处居住,但尊者每隔四至六周会回去探望母亲,并为母亲解说佛法,母亲深受感动而皈依了三宝,并受持五戒,布萨日则持守八关斋戒。
18世纪末,斯国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钖兰。1939年间,英国与德国开战,所以钖兰境内的所有德藉男子,包括三界智尊者与向智尊者都被拘留。到了1940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钖兰被视为战区,所有拘留者都被迁往北印度北边喜玛拉雅山附近的拘留所,前后被拘留了约七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艰辛与烽火并末妨碍他们的修行和研究,在拘捕期间,向智尊者悄悄地将经集译为德文,并加注释,将《阿毗达磨藏》首部的《法聚论》译成德文,和译出注释《殊胜义论》,并写下他对阿毗达磨研究的观感及诠译,这些成为战后他以英文写成《阿毗达磨研究》一书的核心内容,此外,他也用德文撰写《四念处禅观经集》。1946年9月战争结束后,他们才被释放出来。
三界智尊者和向智尊者(Ven.NyanatilokaMahathera,Ven.Nyanaponika)
德国长久以来被西方人认为是一个思想家的出产地,所以在我们这儿出现这二位有师生因缘的优秀德藉僧人--三界智尊者(Ven.NyanatilokaMahathera)和向智尊者(Ven.NyanaponikaThera),并不令人惊奇。他们在这合和的僧团里安住了五十年以上…”在向智尊者圆寂的“惜别献词(Nyanaponika—AFarewellTribute)”里,当时斯国的大长老法狮尊者(TheMostVenerableMadihePannasihaMahaNayakaThera)如是开序。
向智尊者1901年生于德国的一个镇上,父母是犹太人,也是虔诚的犹太教徒,所以小时候接受牧师指导研读过犹太经典;他除了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外,又选读希伯来文。中学毕业后,因家境不允许继续大学教育,于是在邻镇的一家书店工作。他酷爱读书,在博览西方古典文学和哲学后,于是对犹太教信念产生怀疑,却被明晰智性的佛法所吸引,而启发了要达到解脱、觉悟的崇高理想。
22岁时,他在柏林加入一佛学社,并结识了一位日后影响他极为深远的德藉僧人三界智尊者(Ven.NyanatilokaMahathera)。三界智尊者于1903年在缅甸出家,1911年在斯国南部的一处海边建立一个“禅修岛(IslandHermitage)”,供西方僧人修行,他翻译甚多的巴利佛典和著作,这些明晰真确的译著深刻感动著这位倾心佛法的青年人,同时柏林佛学社的一位学员已前去隐居岛和缅甸出家,梢来的信函使这青年者响往之心更具体化。
青年人当时巳萌出家心愿,唯是家中独子,父亲身患宿疾,31岁(1932年)父亲病逝后,又不忍留下寡母;直至1933年,希特勒开始迫害犹太人,纳粹发动的仇恨、暴力风潮逐渐蔓延之际,他实时携带母亲离开德国,前去维也纳投靠亲戚;母子脱离纳粹迫害的魔掌后,他于是向母亲表露内心渴望多年---前往东方出家的意向;同时,写信给三界尊者允许他来出家。斯国长老尊者同意他的请求,于是在1936年1月中旬只身搭上前往亚洲的船;约三周后抵达科伦坡Colombo港口,此时三界尊者正乘著一艘气艇前来迎接这位学生。三界智尊者赐予这卓越学生之僧名为向智比丘。
向智尊者在“禅修岛(Islandhermitage)”接受老师给予的正规佛学和巴利课程,自已兼学英文。1938年底,因纳粹入侵奥地利,尊者就安排了母亲和亲戚前来斯国。在这期间,尊者有时会将托钵得来的食物分给母亲,就如同佛陀允许的:比丘在必要时可以将乞得的食物分给父母。1939年他与苏摩(Ven.Soma)和克明达(Ven.Kheminda)二位尊者迁居到气候较温和的内陆Gampola乡村外的茅篷,过著简朴、快乐的乞食修行生活,他们静静地禅修,同时进行译注经典的工作;不料当年夏季,疟疾开始流行起来,二位同修尊者已遭到严重感染,他们被迫迁往他处居住,但尊者每隔四至六周会回去探望母亲,并为母亲解说佛法,母亲深受感动而皈依了三宝,并受持五戒,布萨日则持守八关斋戒。
18世纪末,斯国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钖兰。1939年间,英国与德国开战,所以钖兰境内的所有德藉男子,包括三界智尊者与向智尊者都被拘留。到了1940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钖兰被视为战区,所有拘留者都被迁往北印度北边喜玛拉雅山附近的拘留所,前后被拘留了约七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艰辛与烽火并末妨碍他们的修行和研究,在拘捕期间,向智尊者悄悄地将经集译为德文,并加注释,将《阿毗达磨藏》首部的《法聚论》译成德文,和译出注释《殊胜义论》,并写下他对阿毗达磨研究的观感及诠译,这些成为战后他以英文写成《阿毗达磨研究》一书的核心内容,此外,他也用德文撰写《四念处禅观经集》。1946年9月战争结束后,他们才被释放出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