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文石碑,坐落在吉林前郭县新丰乡库里屯前,俗称“库里碑”。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此碑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石碑”。1981年和1982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和前郭县文化局两次进行联合调查。经翻译,此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
碑址南距县城前郭镇35公里,东距第二松花江约15公里,与原扶余县相邻。北约9公里即嫩江下游,与黑龙江省肇源县(原郭尔罗斯后旗)隔江相望。西2.5公里的长(春)白(城)铁路,从长山镇南北通过。这里地处松嫩平原,土地肥沃、水草繁茂、库里泡是著名的产鱼区。
库里屯,被南北两条漫岗环抱,形成四周略高的椭圆形浅盘地势,库里屯座北朝南散落在“浅盘”北侧起伏的坡面上。屯南,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宽约400米,长约2000米的沼泽地。传说,过去这里是一片泡泽,东北角岗上有一股清泉长年不断流入泡内,每逢盛夏泡中莲花盛开,侵人肺腑,周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满蒙文石碑就矗立在这“莲花泡”的北侧土岗下,由于年深日久,清泉和莲花早已失去了它的影迹,现由一条大坝将其南北分开,西部成了长山热电厂的蓄水库,大坝东侧约30米,北距屯约150米处即石碑遗址。与石碑一起原有一庙址,二者呈一条直线相连,现仍能看出残迹。现遗址基高1.2米,南北约30米,东西60米,旧址及周围散布着许多泥质炭色碎砖断瓦及少量清代瓷器残片。在十年浩劫中,碑额、碑身和碑座又被移动扔为3处。碑身断为两截。
石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5.82米。
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额正、背两面各由两条相互盘绕的幡龙组成,双龙肢前下撑,互被对方尾部所卷,后爪共蹬一球,翻腾于云水之中,龙俯首向下,张牙瞠目,眼突眶外,粗犷勇猛,有施舞再起之势。球的下方,有一竖长45厘米,横宽40厘米呈长方形的凸起平面,上用双线阴刻两行长短不等印刷体满蒙文5个大字,汉语意为“敕立”之意。左侧两个是新满文,右侧三个是古蒙文,最长者17厘米,最短者10厘米,下方至碑额底部12厘米宽皆为精雕云水图案。
碑身呈板状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厘米,厚34厘米,碑身正面四周宽为125厘米的云龙浮雕图案,内刻有小龙12条,上、下各2条,左、右各4条。每条小龙长约52厘米,龙身凸出碑面约1.5厘米,朵朵流云与碑面相平。上下4条小龙,每组各2首相对,直奔1珠;左右8条,皆头向上身朝内,各逐1珠。龙须发倒卷,张牙舞爪,飞腾于流云之中,形象逼真,所逐球上,火焰飘飘,砾砾生辉,富有生气。碑面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并排有15竖行共383个字,单线阴刻,为印刷体满蒙2种文字。左侧7行为满文,共182个字。右侧8行为古蒙文,共201个字。每种文字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尾行皆为“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立”。其字迹清晰,刀法纯熟,字体遒劲有力,虽经数百年,仍然内容完整无损。只由于人为破坏,将下部龙纹边框拖磨至损。碑文汉译如下:
追封忠亲王暨忠亲工贤妃碑
帝王恭贤尊功,必崇封宏世,宪前而存后,广开亲亲之道,铭于铁石,宜究本以示意。
圣母明圣仁上恭恂皇太后:
王考妣育吾者也,思稽其本,祖获福而子来端,祖母荣贵而福生焉。尔子后济此封王,授以洪恩,今理祖母遗体,念德崇恩,并立册文,追封祖父为忠亲王,祖母为忠亲王贤妃,立碑于墓,永存后世,仁亲荐恩。
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日立
碑身背面的四周和正面一样,亦为云龙浮雕,中间无文字。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制而成的石龟。首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昂首向前,张口露齿,舌微上翘,两眼前视,神态自若,大有千年负重而无怨恨姿态。身上纹饰雕刻精美,使石龟更加栩栩如生。
碑质为火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