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lored glasswares
琉璃器
1.
We can find answers to many questions from the unearthed colored glasswares,such as the prevailing of drinking tea in Tang Dynasty,the thriving of Buddhism,the canonazation of colored glassware,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a on exotic glasswares,as well as.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2) Dongzhou liuliqi
东周琉璃器
3) coloured glaze
琉璃
1.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ologies of making ceramics, bricks and tiles, coloured glaze, together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unearthed artifacts of the Hsi Hsia Kingdom.
本文以有关史料和出土文物为依据,对西夏的陶瓷砖瓦琉璃制造技术、产品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探
2.
The word liuli does not mean irregular, but was the first loan wor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 a transliteration of liuli, coloured glaze.
此“陆离”非参差之意,而是屈原留下来的夏言史和汉语史上的第一个外来语——“琉璃”的音译。
6) glazed roof tile
琉璃瓦
1.
Study on glazed roof tile made from red mud;
利用赤泥制备琉璃瓦的研究
2.
In this study,biscuit for glazed roof tile was prepared using red mud and other raw materials,the bending strength of which was 29.
3MPa琉璃瓦素坯,开发出与该坯体烧结温度一致的无铅琉璃瓦用釉,并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制备出了达到国家建筑琉璃制品标准GB9197-88要求,及国家建材行业建筑琉璃制品标准JC/T765-2006要求的无铅琉璃瓦。
补充资料:元代琉璃器
琉璃泛指铅釉陶器,包括主要用于建筑构件的琉璃及珐花、三彩等。习惯上将三彩作为单独的品种,不当作琉璃看待。另外,古文献中的琉璃还有指玻璃而言的,与这里说的琉璃不同,它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已有琉璃珠被用作装饰品。
琉璃 北魏时期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 修建的宫殿,已使用琉璃瓦件。隋唐至明清,皆继续烧造。传世的琉璃器,多为宫殿、寺庙中的建筑构件,如照壁、佛像、供器、炉、瓶、香火盆、鱼缸、宝塔、楼阁、牌坊等。装饰工艺及内容,多为刻划或镂雕的龙、凤、瑞兽及牡丹、荷莲等花卉纹。
主要用于建筑构件的"琉璃",是以夹砂陶土或红色陶土为胎,以含铁、铜、钴、锰的物质作为着色剂,铅、硝为助熔剂,加以石英制成的釉药,先烧素胎,然后施琉璃釉,再以 800℃窑火焙烧而成。
元朝和明朝琉璃窑厂设在北京海王村,即现在的北京新文化街"琉璃厂",以后迁至门头沟流渠村。元代琉璃器纪年可考的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镂雕龙莲纹炉,高39厘米,口径25.4厘米,足距22厘米。全器采用镂雕工艺装饰,造型雄伟壮丽,口沿为一周云纹,束腰荷莲,腹部凸雕三枝盛开的牡丹,两条行龙于正反两面,一前一后穿行于雕花之中,炉底下承三兽足,口部耸立双耳朝天,刻有铭文,双耳的背面雕刻忍冬纹饰。山西省是琉璃器的发源地,烧造历史最久,以黄、绿、紫色为主,色分深浅,与三彩、珐花器大同小异,遗存较多。平遥县东泉镇百福寺有元代延祐三年款的宝顶,形制以立牌为中心,内塑合掌童子,四边以浮雕莲花为饰,背面有刻记 3行,粗缸胎,施彩为黄、绿、黑与白色。五台县豆村佛光寺文殊殿顶有元至正十一年立牌狮子,仍以红泥为胎,施黄、绿、蓝色釉。芮城元永乐宫四个殿顶所安置的彩釉琉璃,完整成组,是极其高超的艺术杰作。此外,元大都亦曾出土一批琉璃器,有通高 36 厘米的镂雕凤穿牡丹花炉,附龙纹山峦器盖,分饰黄色与孔雀绿彩釉,镂雕工艺精致,造型与至大款三足炉完全相同。同时出土物还有鼓墩、兽头、鸱吻、筒瓦、滴水、瓦当、龙凤构件及道士塑像等琉璃器。
珐花 从琉璃派生出来的一种独具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它吸收了中亚珐琅器的工艺及佛教壁画彩绘中的堆花沥粉方法,配以色彩,在陶胎或砂性胎质上,用一种带有渍管的泥浆袋,顺纹路勾勒堆起纹饰的轮廓,然后填以各种色彩构成图案,再铺以色地,入窑焙烧而成。其模制、堆塑、镂空、捏塑等技法皆有独到之处,显示出特殊的工艺装饰效果。
珐花工艺发祥于山西潞安 (今长治)、泽州(今晋城)、蒲州(今永济)一带。文字记载或世代相传中称之为珐花,又称"法华"。
三彩珐花与三彩琉璃常易混淆,其实多有差别:琉璃的胎质为粘土夹有砂粒,釉质较薄,色泽淡;珐花的胎较细,或为细砂胎质,釉的配方与琉璃大致相同。但琉璃以铅作助熔剂,珐花则采用牙硝,其釉较浓,色泽较深。琉璃以黄、绿两色居多,珐花以孔雀蓝或孔雀绿为主色,时有黄色也分浓淡,或有白釉相衬,色彩明艳,紫色则如茄皮之紫。珐花的装饰凸起,以莲瓣、云纹、璎珞、牡丹、莲花、花鸟、八宝、八仙、人物、兽面纹饰为主。
珐花自元代开始烧造,对明、清陶瓷生产有着极大影响。明代江西景德镇窑也仿烧珐花。早于成化以前的珐花作品常有瓶、罐、坐狮等,所饰人物、花鸟生动活泼,以浓艳的色彩作衬托,艺术效果突出、壮观。景德镇珐花与山西珐花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景德镇采用洁白细腻的高岭土白瓷胎,而不用陶胎或砂性胎。
琉璃 北魏时期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 修建的宫殿,已使用琉璃瓦件。隋唐至明清,皆继续烧造。传世的琉璃器,多为宫殿、寺庙中的建筑构件,如照壁、佛像、供器、炉、瓶、香火盆、鱼缸、宝塔、楼阁、牌坊等。装饰工艺及内容,多为刻划或镂雕的龙、凤、瑞兽及牡丹、荷莲等花卉纹。
主要用于建筑构件的"琉璃",是以夹砂陶土或红色陶土为胎,以含铁、铜、钴、锰的物质作为着色剂,铅、硝为助熔剂,加以石英制成的釉药,先烧素胎,然后施琉璃釉,再以 800℃窑火焙烧而成。
元朝和明朝琉璃窑厂设在北京海王村,即现在的北京新文化街"琉璃厂",以后迁至门头沟流渠村。元代琉璃器纪年可考的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镂雕龙莲纹炉,高39厘米,口径25.4厘米,足距22厘米。全器采用镂雕工艺装饰,造型雄伟壮丽,口沿为一周云纹,束腰荷莲,腹部凸雕三枝盛开的牡丹,两条行龙于正反两面,一前一后穿行于雕花之中,炉底下承三兽足,口部耸立双耳朝天,刻有铭文,双耳的背面雕刻忍冬纹饰。山西省是琉璃器的发源地,烧造历史最久,以黄、绿、紫色为主,色分深浅,与三彩、珐花器大同小异,遗存较多。平遥县东泉镇百福寺有元代延祐三年款的宝顶,形制以立牌为中心,内塑合掌童子,四边以浮雕莲花为饰,背面有刻记 3行,粗缸胎,施彩为黄、绿、黑与白色。五台县豆村佛光寺文殊殿顶有元至正十一年立牌狮子,仍以红泥为胎,施黄、绿、蓝色釉。芮城元永乐宫四个殿顶所安置的彩釉琉璃,完整成组,是极其高超的艺术杰作。此外,元大都亦曾出土一批琉璃器,有通高 36 厘米的镂雕凤穿牡丹花炉,附龙纹山峦器盖,分饰黄色与孔雀绿彩釉,镂雕工艺精致,造型与至大款三足炉完全相同。同时出土物还有鼓墩、兽头、鸱吻、筒瓦、滴水、瓦当、龙凤构件及道士塑像等琉璃器。
珐花 从琉璃派生出来的一种独具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它吸收了中亚珐琅器的工艺及佛教壁画彩绘中的堆花沥粉方法,配以色彩,在陶胎或砂性胎质上,用一种带有渍管的泥浆袋,顺纹路勾勒堆起纹饰的轮廓,然后填以各种色彩构成图案,再铺以色地,入窑焙烧而成。其模制、堆塑、镂空、捏塑等技法皆有独到之处,显示出特殊的工艺装饰效果。
珐花工艺发祥于山西潞安 (今长治)、泽州(今晋城)、蒲州(今永济)一带。文字记载或世代相传中称之为珐花,又称"法华"。
三彩珐花与三彩琉璃常易混淆,其实多有差别:琉璃的胎质为粘土夹有砂粒,釉质较薄,色泽淡;珐花的胎较细,或为细砂胎质,釉的配方与琉璃大致相同。但琉璃以铅作助熔剂,珐花则采用牙硝,其釉较浓,色泽较深。琉璃以黄、绿两色居多,珐花以孔雀蓝或孔雀绿为主色,时有黄色也分浓淡,或有白釉相衬,色彩明艳,紫色则如茄皮之紫。珐花的装饰凸起,以莲瓣、云纹、璎珞、牡丹、莲花、花鸟、八宝、八仙、人物、兽面纹饰为主。
珐花自元代开始烧造,对明、清陶瓷生产有着极大影响。明代江西景德镇窑也仿烧珐花。早于成化以前的珐花作品常有瓶、罐、坐狮等,所饰人物、花鸟生动活泼,以浓艳的色彩作衬托,艺术效果突出、壮观。景德镇珐花与山西珐花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景德镇采用洁白细腻的高岭土白瓷胎,而不用陶胎或砂性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