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American autobiography
美国自传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literary theories,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American autobiography studies.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f nature
中国传统自然审美
1.
However,aesthetical theory of nature in modern aesthetics just makes a little explanation about aesthetics of nature,the theory is summing-up of modern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nature,which has no possibility explai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f nature to the core.
中国传统自然审美是一种前现代的审美实践,它的哲学根基可以溯源到中国古代特有的自然观,正是在这种自然观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所共在的意义世界被建构起来,这个被建构的世界在日趋完善的过程中则显现出了自然之美。
3) American Complex of Autobiography
美国人的自传情结
4) Chinese tradition of nature aesthetics
中国自然审美传统
5) American Media
美国传媒
1.
Journalism Ideals and Reporting Attitude towards the Iraq War in American Media;
新闻理念与美国传媒的伊战报道倾向
2.
American media groups realized thei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under the dynamic system of freedom competition,antitrust(anitmonopoly)law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美国传媒集团在自由竞争的动力机制和反垄断法、政府行政制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其集中化发展。
6) American Missionaries
美国传教士
1.
American Missionaries and Chinese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2.
Between the First Opium War and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re appeared in China translating institution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lmost were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which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played a positive role that could not be replaced by the Chinese then, and their versions produced quite an important effect.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出现的翻译机构几乎是清一色颇有特质的教会机构,在华美国传教士在其中起到国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译著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
3.
From 1880s,American missionaries arrived in Hainan.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传教士来到了海南岛。
补充资料:胡适口述自传
作者: 胡适 / 口述 / 唐德刚 isbn: 756335512x 页数: 268 定价: 22.0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8-1 简介 · · · · · ·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是对自己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适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本书: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作者简介 · · · · · ·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字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有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1962年胡适在台北病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