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First Route Army of the Red Army
红一方面军
1.
A Study on the Ethnic Policies Formulated by the First Route Army of the Red Army During the Long March;
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民族政策演变历程探讨
2) the Second Front Red Army
红二方面军
1.
The Victorious Junction of the Three Main Red Army Forces ——The victorious Long march of the Second Front Red Army (4);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3) the Fourth Front Army
红四方面军
1.
Li Xiannian,who was the Commissar of the Thirtieth Corps of the Fourth Front Army at that time,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junction.
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在这次会师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First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Red Army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5) Second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and Peasants'Red Army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6) Fourth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and Peasants'Red Army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补充资料: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曾称中央红军。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转移,于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见三湾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各级共产党的组织和若干民主制度。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为适应斗争需要,毛泽东提出军队不仅要打仗,还要筹款和做群众工作,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后编成的工农革命军转战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见彩图),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红军第 4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由平江起义武装组成的红军第5军主力,从湘鄂赣边地区转战到达井冈山,同红 4军会师。之后,红军分兵在赣南、闽西和湘鄂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见彩图),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强调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成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史上起着长时期的指导作用。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赣西南、闽西、湘鄂赣等地区,又组建了若干个红军的军和独立师。1930年6月,在赣西南、闽西地区活动的红军第4、第6(后称第 3军)、第12军组成红军第1军团,共2万余人;在湘鄂赣地区活动的红军第 5、第8军组成红军第3军团,随后,湘鄂赣边独立师及部分游击队组成第16军,属第3军团建制,全军团共1万余人。8月23日,红军第1、第3军团在湖南浏阳的永和市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3军团,共3万余人。第1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辖:第3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蔡会文;第4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第12军,代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第20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刘士奇;第22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第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5军,军长邓萍兼,政治委员张纯清;第8军,军长何长工,政治委员袁国平兼;第16军,军长孔荷宠,政治委员李楚屏。红一方面军的组成,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30年冬至1931年秋,红一方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共歼灭国民党军约8万人。在第一次反"围剿"后,由赣南地方武装组成的红军第35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罗贵波),归红一方面军建制。广西百色起义组成的红军第7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于1931年7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部队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第26路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3军,军长董振堂兼,政治委员邝朱权;第14军,军长赵博生兼,政治委员黄火青;第15军,军长黄中岳,政治委员 左权。第5军团编入中央红军序列。1932年3月,中央红军组建了红1军团总指挥部,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
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军第一方面军,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兼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叶剑英、刘伯承先后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撤销部分军的建制,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整编后,红一方面军辖3个军团又4个军,共约7万人。第1军团,辖第7、第9、第10、第11师;第3军团,辖第1、第2、第3师和第7军;第5军团,辖第38、第39师和第15军;第11军(由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第10军为基础改编),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萧劲光;第12军,军长张宗逊,政治委员黄甦;第21军,军长寻淮洲,政治委员李井泉;第22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
1933年3月,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组成并兼第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6月,红一方面军撤销军一级建制,由军团直辖师。第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第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第5军团,辖第13、第15师。连同第19、第20、第22、第34师等地方部队共约10万人。10月,红一方面军组建第7军团,组成第9军团。第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萧劲光,辖第19、第20、第34师;第9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辖第3、第14师和独立第1、第4团。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第一方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9月,组建了红军第8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辖第21、第23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下,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见彩图)。到12月1日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中旬,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将原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为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接着,中央红军撤销第8军团的番号,将部队并入第5军团。1935年1月2日,中央红军突破黔军乌江防线,1月7日占领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参见彩图),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第 1军团辖2个师6个团,第3军团辖4个团,第5、第9军团各辖3个团。1月中旬至4月下旬,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出发,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乘虚抵近昆明,尔后转兵向北,于5月9日渡过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为执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地区创建新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中央红军于5月15日由会理地区北进,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于6月中旬到达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7月,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8月,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军第一方面军,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接着,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通过川西北茫茫草原,分别进到阿坝和班佑、巴西一带。这时,张国焘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提出要红军主力回经草地南下川康边,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接着,他又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央。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即率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中央直属队,于9月10日由巴西地区继续北上。在北上途中,红一方面军第1军和第3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陕甘支队迅速越过岷山,攻占天险腊子口,突破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
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军第15军团在甘泉地区会师。接着,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15军团,共1万余人。第1军团由陕甘支队编成,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4师和第1、第13团;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辖第75、第78、第81师。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歼国民党军1个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这一胜利,为中共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1936年2~7月,红一方面军先后取得了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的胜利,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8月底,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从甘孜地区北上的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10月9日和22日,红一方面军先后同红四、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会师。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配合下,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进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后来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铺平了道路。1937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红军第一方面军和陕南红军第74师等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接着投入了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作战,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为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转移,于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见三湾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各级共产党的组织和若干民主制度。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为适应斗争需要,毛泽东提出军队不仅要打仗,还要筹款和做群众工作,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后编成的工农革命军转战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见彩图),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红军第 4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由平江起义武装组成的红军第5军主力,从湘鄂赣边地区转战到达井冈山,同红 4军会师。之后,红军分兵在赣南、闽西和湘鄂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见彩图),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强调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成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史上起着长时期的指导作用。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赣西南、闽西、湘鄂赣等地区,又组建了若干个红军的军和独立师。1930年6月,在赣西南、闽西地区活动的红军第4、第6(后称第 3军)、第12军组成红军第1军团,共2万余人;在湘鄂赣地区活动的红军第 5、第8军组成红军第3军团,随后,湘鄂赣边独立师及部分游击队组成第16军,属第3军团建制,全军团共1万余人。8月23日,红军第1、第3军团在湖南浏阳的永和市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3军团,共3万余人。第1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辖:第3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蔡会文;第4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第12军,代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第20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刘士奇;第22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第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5军,军长邓萍兼,政治委员张纯清;第8军,军长何长工,政治委员袁国平兼;第16军,军长孔荷宠,政治委员李楚屏。红一方面军的组成,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30年冬至1931年秋,红一方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共歼灭国民党军约8万人。在第一次反"围剿"后,由赣南地方武装组成的红军第35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罗贵波),归红一方面军建制。广西百色起义组成的红军第7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于1931年7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归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部队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第26路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3军,军长董振堂兼,政治委员邝朱权;第14军,军长赵博生兼,政治委员黄火青;第15军,军长黄中岳,政治委员 左权。第5军团编入中央红军序列。1932年3月,中央红军组建了红1军团总指挥部,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
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军第一方面军,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兼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叶剑英、刘伯承先后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撤销部分军的建制,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整编后,红一方面军辖3个军团又4个军,共约7万人。第1军团,辖第7、第9、第10、第11师;第3军团,辖第1、第2、第3师和第7军;第5军团,辖第38、第39师和第15军;第11军(由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第10军为基础改编),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萧劲光;第12军,军长张宗逊,政治委员黄甦;第21军,军长寻淮洲,政治委员李井泉;第22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
1933年3月,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组成并兼第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6月,红一方面军撤销军一级建制,由军团直辖师。第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第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第5军团,辖第13、第15师。连同第19、第20、第22、第34师等地方部队共约10万人。10月,红一方面军组建第7军团,组成第9军团。第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萧劲光,辖第19、第20、第34师;第9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辖第3、第14师和独立第1、第4团。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第一方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9月,组建了红军第8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辖第21、第23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下,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见彩图)。到12月1日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中旬,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将原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为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接着,中央红军撤销第8军团的番号,将部队并入第5军团。1935年1月2日,中央红军突破黔军乌江防线,1月7日占领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参见彩图),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第 1军团辖2个师6个团,第3军团辖4个团,第5、第9军团各辖3个团。1月中旬至4月下旬,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出发,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乘虚抵近昆明,尔后转兵向北,于5月9日渡过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为执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地区创建新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中央红军于5月15日由会理地区北进,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于6月中旬到达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7月,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8月,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军第一方面军,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接着,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通过川西北茫茫草原,分别进到阿坝和班佑、巴西一带。这时,张国焘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提出要红军主力回经草地南下川康边,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接着,他又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央。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即率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中央直属队,于9月10日由巴西地区继续北上。在北上途中,红一方面军第1军和第3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陕甘支队迅速越过岷山,攻占天险腊子口,突破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
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军第15军团在甘泉地区会师。接着,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15军团,共1万余人。第1军团由陕甘支队编成,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4师和第1、第13团;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辖第75、第78、第81师。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歼国民党军1个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这一胜利,为中共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1936年2~7月,红一方面军先后取得了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的胜利,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8月底,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从甘孜地区北上的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10月9日和22日,红一方面军先后同红四、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会师。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配合下,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进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后来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铺平了道路。1937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红军第一方面军和陕南红军第74师等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接着投入了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作战,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为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