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1)  Marxist theories of literature and its law of development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2)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1.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Classic,Modern and Chinese Characterized——Focusing o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From Classic to Modern Written Mainly by Dr.He Zhijun;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经典、当代与中国化——兼评何志钧博士等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
2.
To construct an outlook of harmonic cultural value is the key link in adopting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构建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当代主要问题意识。
3)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1.
The regression of the basis of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this anthropology not only gets closer to the doctrine of .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种人类学的回归,不仅更切近文艺的人学本性,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其文艺学之间的整体性对应,并将带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学理的深刻调整。
2.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for study.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化过程,是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4)  Marxist 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
5)  Marxist theory on art and literature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6)  Marxist literary thought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补充资料:《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И.Β.斯大林著作之一。1950年5月9日~7月4日,苏联《真理报》以"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语言学发展中的停滞现象,确定这门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目的,组织了语言学问题的计论。讨论中,斯大林针对一些青年提出的问题写了《论语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发表在6月20日的讨论专刊上。随后,他为答复另一些来信的提问,又写了《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和《答同志们》,分别发表在7月4日的讨论专刊和8月2日的《真理报》上。1950年8月真理报出版社汇集这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为书名,出版单行本发行。1953年译出中文本。
  
  斯大林在著作中论述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组织和机构。斯大林强调不能把语言和上层建筑混为一谈,不能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看成社会的完全分裂,否认社会统一的语言、民族的语言,不能把语言和文化等量齐观,混为一谈。斯大林论述了语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指出民族语言不是阶级的,而是全民的,对每个民族的成员是共同的,对整个民族是统一的。斯大林论述了民族和民族语言在社会主义取得世界性的胜利以前和以后的发展规律性,指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前的时代,语言的发展只能通过一些语言被同化,另一种语言取得胜利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后的时代,由于压制和同化语言的政策已不存在,各民族的语言必将在合作的方式下不受约束地互相丰富起来。由于各个民族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长期合作,将首先划分出一些区域性共同语言,然后区域性共同语言再融合成一个吸取了各民族共同语言和各区域共同语言的精华的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指出语言的融合是延续几百年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有突然爆发──现存语言的突然死亡和新语言的突然创造。
  
  斯大林的这一著作是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和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语言学发展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指明了道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