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i Xiu
裴休
1.
The epitaph reflects some social customs in Yanshi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and supplements the record about Pei Xiu s story.
本文对唐宣宗大中四年亡故的郭傪墓志进行了考释,列出了自隋至唐宣宗250余年间郭氏家族的九代世系表,反映了晚唐时期偃师地区的一些社会风俗,对史书有关裴休事迹的记述做了补证,弥补了史阙。
2) Pei Xiu and Buddhism
裴休与佛教
4) Pei Hang
《裴航》
1.
Pei Ha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Pei Xing s Chuanqi.
《裴航》是唐代文学家裴铏《传奇》中的一篇代表作,爱情在《裴航》中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作者更加倾心的却是对神仙境遇的描写,神鬼神怪的事物几乎在《传奇》的每一篇作品中都出现,可见这才是裴铏最重视的题材。
5) PEI Du
裴度
1.
PEI Du’s Literary Activities in Characteristic of Writing and Drinking in Luoyang;
裴度在洛阳的文酒生活及其诗歌创作
6) Pei Ji
裴寂
补充资料:裴休居士(约西元7世纪)
【裴休居士(约西元7世纪)】
裴休,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县)人(《居士传》传十三,“本传”中的“河东闻喜人”,今依《旧唐书》卷一七七,“本传”),其父裴肃是唐朝贞元年间浙东团练观察使,讨贼有功,受到德宗嘉奖。
裴休幼年勤奋好学,志操坚正。儿时与兄弟同学于济源别墅,休经年不出墅门,白天讲论经籍,夜晚则课诵诗赋。时有人送来鹿脯,休之兄弟召休共食,休曰:“蔬食犹不足,今日食肉,来日何以为继!”独自坚持不吃。穆宗长庆年间,从乡试登进士第,又应贤良方正,登甲科。历任监察御史(考察、弹劾百僚,纠视刑狱)、右补阙(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员)、史馆修撰(负责编撰国史),武宗会昌年间,自尚书郎历典数郡。(见《旧唐书》卷一七七)
裴休家世奉佛,至裴休更深入释典。在官期间,遇有名山僧寺,政事之余,总是不辞一游,与义学僧讲求佛法。据新安太守时,值希运禅师初从岭南黄檗山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洒扫殿堂。裴公一日入寺烧香,因看见墙上壁画,就问主事僧,“是何图相?”主事答曰:“高僧真仪。”“真仪可观,高僧何在?”裴公又问,主事一时答不上来。裴公便试问道:“这儿住有禅僧吗?”主事说:“近有一僧来投寺执役,颇似禅者。”裴公便唤来相见。裴公一见希运,欣然施礼,复问壁上高僧何在?希运张口喊道;“裴休!”裴公脱口一应,希运又问:“在什么地方?”裴公当下契悟,惊喜地说;“吾师真善知识也,何以没身至此?”遂延请至官邸,执弟子礼。此后裴公凡有空即入山寺顶礼谒见,或请入州中,畅听玄论。后来裴休迁官宣城,仍日日思念,遥相瞻礼,并复创精舍,请希运居住。希运死后,裴休为其集《黄檗语要》,流传至今。诸方禅学皆称裴相国出自黄檗门下。普济的《五灯会元》中有《相国裴休居士传》,便将其置于“黄檗运禅师法嗣”之列。(详见《五灯会元》卷第四)
裴公与圭峰宗密禅师也往来频繁。宗密有所著述,裴公都要亲自写序,诸如他的《禅源诸诠集》、《华严原人论》、《法界观门》等,皆有裴公之序编于书前。他在为宗密禅师撰写的《圭峰碑》中说:“休与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同志友情,在佛教史上传为美谈。
裴休著有《劝发菩提心》一文,说:“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身者,是地水火风假合之身,……非我身也,……常认为我心者,是缘虑客尘虚妄之心……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空寂灵知,神用自在无缺,此即菩提心体。舍此不认,而认臭身妄念,随死随生,与禽兽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不亦羞哉!”说明了什么是菩提心,劝导人们除掉妄惑,发育此菩提心。(见《居士传》传十三)
裴休“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旧唐书》卷一七七)中年后,不食荤血,常守斋戒,屏绝嗜欲。“香炉贝典,不离斋中;泳歌赞呗,以为法乐。”有时甚至身著毳衲(僧衣),持钵乞食。时人重其高洁而鄙其太过分,多以言语嘲讽,然而裴休却不以为忤。(同上)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裴休,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县)人(《居士传》传十三,“本传”中的“河东闻喜人”,今依《旧唐书》卷一七七,“本传”),其父裴肃是唐朝贞元年间浙东团练观察使,讨贼有功,受到德宗嘉奖。
裴休幼年勤奋好学,志操坚正。儿时与兄弟同学于济源别墅,休经年不出墅门,白天讲论经籍,夜晚则课诵诗赋。时有人送来鹿脯,休之兄弟召休共食,休曰:“蔬食犹不足,今日食肉,来日何以为继!”独自坚持不吃。穆宗长庆年间,从乡试登进士第,又应贤良方正,登甲科。历任监察御史(考察、弹劾百僚,纠视刑狱)、右补阙(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员)、史馆修撰(负责编撰国史),武宗会昌年间,自尚书郎历典数郡。(见《旧唐书》卷一七七)
裴休家世奉佛,至裴休更深入释典。在官期间,遇有名山僧寺,政事之余,总是不辞一游,与义学僧讲求佛法。据新安太守时,值希运禅师初从岭南黄檗山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洒扫殿堂。裴公一日入寺烧香,因看见墙上壁画,就问主事僧,“是何图相?”主事答曰:“高僧真仪。”“真仪可观,高僧何在?”裴公又问,主事一时答不上来。裴公便试问道:“这儿住有禅僧吗?”主事说:“近有一僧来投寺执役,颇似禅者。”裴公便唤来相见。裴公一见希运,欣然施礼,复问壁上高僧何在?希运张口喊道;“裴休!”裴公脱口一应,希运又问:“在什么地方?”裴公当下契悟,惊喜地说;“吾师真善知识也,何以没身至此?”遂延请至官邸,执弟子礼。此后裴公凡有空即入山寺顶礼谒见,或请入州中,畅听玄论。后来裴休迁官宣城,仍日日思念,遥相瞻礼,并复创精舍,请希运居住。希运死后,裴休为其集《黄檗语要》,流传至今。诸方禅学皆称裴相国出自黄檗门下。普济的《五灯会元》中有《相国裴休居士传》,便将其置于“黄檗运禅师法嗣”之列。(详见《五灯会元》卷第四)
裴公与圭峰宗密禅师也往来频繁。宗密有所著述,裴公都要亲自写序,诸如他的《禅源诸诠集》、《华严原人论》、《法界观门》等,皆有裴公之序编于书前。他在为宗密禅师撰写的《圭峰碑》中说:“休与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同志友情,在佛教史上传为美谈。
裴休著有《劝发菩提心》一文,说:“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身者,是地水火风假合之身,……非我身也,……常认为我心者,是缘虑客尘虚妄之心……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空寂灵知,神用自在无缺,此即菩提心体。舍此不认,而认臭身妄念,随死随生,与禽兽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不亦羞哉!”说明了什么是菩提心,劝导人们除掉妄惑,发育此菩提心。(见《居士传》传十三)
裴休“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旧唐书》卷一七七)中年后,不食荤血,常守斋戒,屏绝嗜欲。“香炉贝典,不离斋中;泳歌赞呗,以为法乐。”有时甚至身著毳衲(僧衣),持钵乞食。时人重其高洁而鄙其太过分,多以言语嘲讽,然而裴休却不以为忤。(同上)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