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佛经故事
1)  the Sutra story
佛经故事
2)  Buddhistic stories
佛经故事
1.
The motif of the backward arrow shootinng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derives from the Buddhistic stories outside China.
中国文学中的射箭反向母题,来自外域的佛经故事
3)  stories of Buddhism
佛传故事
4)  Buddhist stories
佛教故事
5)  Buddhist story
神佛故事
6)  stories on Buddha
佛祖故事
1.
On the basis of the stories on Buddha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is paper holds the idea that the twelve lyrics Fa shou yue are a full set of poems,which narrated the stories on Sakyamuni,the founder of Buddhism.
该文结合佛祖故事及相关史料认为,这十二首《法寿乐》歌辞是叙述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求佛、成道并最终授徒弘法故事的完整组诗,是王融任太子舍人期间(484-493)奉齐文皇帝(即齐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而制的,它是萧齐时王宫贵人礼佛、崇佛的必然产物。
补充资料:《观无量寿佛经疏》
      佛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集记。 4卷。此书由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组成。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皆可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净土。把称名念佛作为"正业",而把读经、礼拜、赞叹、观察作为"助业",认为"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死后均可往生净土。其特点是:①辨《观无量寿经》的宗体不同。以观佛三昧二义为宗,一心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为体;②显示往生的门路不同。即经中所说定、散二门,本书以十六观的前第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定善是韦提希启请,散善是佛陀自说;③净土的果体不同。众生所生的净土和所见的弥陀佛身,本书认为是报身报土,并主张凡夫身可以带业往生;④指出须要发三种心。即若有众生愿生净土者,发三种心即得往生;一为至诚心即真实心,二为深心即深信心,三为回向发愿心;⑤指出念佛的因缘有亲缘、近缘、增上缘三种;⑥说明二类净业。一类是依据净土三经一论所说,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五行。其中称名行,即念佛名号,念念不舍而入正定(心系一境),名为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等四行作为回向,名为助业。这两种业称正行。此外种种散善又成一类,称杂行。
  
  此书传入日本后,注疏甚多。著名的有净土宗良忠的《观经四帖疏传道记》15卷,证空《观经四帖疏他笔钞》10卷,智圆《观经四帖疏私聚钞》16卷,显意《观经四帖疏楷定记》36卷、《观经四帖疏疑端》4卷,南楚《观经四帖疏重笠钞》12卷,圆慈《观经四帖疏西山康永钞》3卷,了音《观经四帖疏六角钞》8卷,立信《观经四帖疏深草钞》10卷,贞準《观经四帖疏新记》16卷等;净土真宗的义教《观经四帖疏讲录》14卷,慧然《观经四帖疏显彰记》11卷,严藏《观经四帖疏证定诀》10卷,自牵《观经四帖疏证定钞》26卷,僧朗《观经四帖疏记》10卷,普行《观经四帖疏私记》7卷,了空《观经四帖疏郢匠记》16卷,僧睿《观经四帖疏义疏》4卷,月筌《观经四帖疏会解》22卷,深励《观经四帖疏讲义》20卷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