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ewish study
犹太研究
1.
However,a further analysis to the problems therein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s,the weak academic basis,the rarity of original discoveries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in promoting the Jewish study.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学术界在犹太思想与文化研究、犹太历史研究、"大屠杀"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梳理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分析目前国内犹太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专职人员匮乏、学术基础薄弱、原创性学术成果数量偏少等等,对于推进犹太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 AEP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Jewish Languages
犹太语研究协会
3) A Study of the Assembly of Jewish Notables
犹太名人会议研究
4) Jewish
[英]['dʒu:ɪʃ] [美]['dʒuɪʃ]
犹太
1.
Shylock: The Marginalized Jewish Hero——Understanding the Religious-Cultural Dimension of Shakespeare 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夏洛克:边缘的犹太英雄——解读莎剧《威尼斯商人》的宗教文化维度
2.
Some Issues on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Studies;
试谈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
Abraham Cahan(1860-1951)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ewish American write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ho was known to the American readers for his momentous novel, The Rise of David Levinsky, published in 1917.
亚伯拉罕·卡恩(1860-1951)是20世纪初期最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
5) Jews
[英][dʒu:] [美][dʒu]
犹太
1.
Remark on the Translation Name "犹太" of Jews;
关于“犹太”译名改字问题之我见
6) Jew
[英][dʒu:] [美][dʒu]
犹太
1.
First Survey on the Jewish Classical Drama Leading Out;
犹太古典戏剧《领出去》初识
2.
Revolution and the Nation's Historical Two-way Interaction:Jewish Intellectuals and Modern Russian Revolution
革命与民族的历史性双向互动——犹太知识分子与近代俄国革命
3.
As a Jewish American writer, Bellow knows well about the miserable history of Jews.
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贝娄深知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尽管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明显的犹太背景特征,而他更多的是描写犹太民族在异族文化中的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体现出强烈的局外感、边缘感及非我的异化感,从而具有西方世界某些包含普遍意义的社会特征。
补充资料: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机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的前身。1929年11月该会在北平成立时,即设有考古组,主任是徐炳昶(旭生)。1934年正式设立史学组,顾颉刚为主任。
史学研究会从事田野考古的人员,除徐炳昶外,先后有常惠、何士骥、苏秉琦、白万玉、孙文青等。工作项目主要有:1930年春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古物保管委员会合作,对燕下都遗址的发掘;1933~1935年,对关中地区史前和周秦时期遗址的调查,以及在宝鸡发掘斗鸡台周墓,在西安发掘唐中书省遗址(获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兴庆两宫图残石)。另外,还曾对河北邯郸附近的响堂山石窟作过详细的勘察。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已经出版的有苏秉琦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何士骥著《石刻唐太极宫暨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兴庆宫图之研究》(1935),何士骥、刘厚滋合编《南北响堂及其附近石刻目录》(1936)。
1936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史学研究所,由徐炳昶任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所址迁往昆明,后仍迁回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接收。
史学研究会从事田野考古的人员,除徐炳昶外,先后有常惠、何士骥、苏秉琦、白万玉、孙文青等。工作项目主要有:1930年春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古物保管委员会合作,对燕下都遗址的发掘;1933~1935年,对关中地区史前和周秦时期遗址的调查,以及在宝鸡发掘斗鸡台周墓,在西安发掘唐中书省遗址(获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兴庆两宫图残石)。另外,还曾对河北邯郸附近的响堂山石窟作过详细的勘察。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已经出版的有苏秉琦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何士骥著《石刻唐太极宫暨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兴庆宫图之研究》(1935),何士骥、刘厚滋合编《南北响堂及其附近石刻目录》(1936)。
1936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史学研究所,由徐炳昶任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所址迁往昆明,后仍迁回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接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