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天山1号冰川
1)  No.1 Glacier in Xinjiang Tianshan Mountains
天山1号冰川
1.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No.1 Glacier in Xinjiang Tianshan Mountains;
天山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2)  No.1 glacier of Tianshan Mountains
天山一号冰川
3)  Glacier No.1
1号冰川
1.
Soluble Mineral Dusts in Aerosol and Surface Snow on the Glacier No.1 at the Headwaters of rümqi River,East Tianshan Mountains: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Taking Calcium and Magnesium as Examples;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气溶胶和表层雪中可溶性矿物粉尘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以Ca~(2+)、Mg~(2+)为例
2.
Seasonal Evolution of Insoluble Microparticles Stratigraphy in Glacier No.1 Percolation Zone,Eastern Tianshan,China;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溶微粒的季节变化特征
3.
Seaspnal Variations and Elution Processes of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Snowpits on Glacier No.1 at the Urumqi River Head,Tianshan;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季节变化及淋溶过程
4)  glaciers in Tianshan Mountains
天山冰川
5)  Hailuogou No.1 Glacier
海螺沟1号冰川
1.
1 Glacier and Hailuogou No.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螺沟1号冰川和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冰川区除Na+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SO24-、K+、Ca2+、Mg2+非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
6)  Baishui No.1 Glacier
白水1号冰川
1.
Snowpack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glaciers: Baishui No.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螺沟1号冰川和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冰川区除Na+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SO24-、K+、Ca2+、Mg2+非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
补充资料:天山一号冰川

后峡继续往南行即达乌鲁木齐河的河源区,这里离市中心120余公里,海拔 3740-4480米,雪线平均高度为4055米,这里有1-5号五条现代冰川,最大的是天格尔峰北坡的的一号冰川,它是世界上离大都市最近的冰川。1959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在此建立了天山冰川研究站,这是我国唯一的在国际上开放交流的高山冰川研究站。

一号冰川长2.4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5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度为3740米。冰川内部晶莹蔚蓝,冰面裂隙纵横,金字塔般的角峰,锯齿形的刀脊,弧形的冰川和喧腾的冰川河独具魅力,令人震撼。在一号冰川下面海拔3500米以上,可以看到成层的槽谷、岩坎、岩盆、冰斗及状似绵羊脊背的羊背石等冰蚀景观,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谷地保存着各时期的冰川堆积物。

川上没有树,也没有草,据说终年积雪。一号冰川,据说是因为被发现研究的较早,因而被命名为 一号冰川。实际上,在它的周围,还散布着二号,三号,六号等数座冰川。由这些冰川流出的冰川水,汇集成乌鲁木齐河,流到山外,养育了一百六十多万乌鲁木齐人。在一号冰川的顶部,有一座海拔4350米的雪峰,由于它紧 临沟通南北疆的天山公路,又是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因而被认为是分隔南北疆的标志性雪峰,人们称它为胜利大板。

冰川小知识

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 逐渐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时进行得最快。其后,占优势的重 结晶作用的平均粒径增大。当集合体的密度达到约 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 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