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诗文辑录
1)  the prose compiles
诗文辑录
2)  Compilation of Qiao Guanhua s Unpublished Poems
乔冠华轶诗辑录
3)  Poetry Collection Catalogs
诗文集叙录
4)  Collecting Wang Zhuo s Lost Poems and Proses
王灼诗文辑佚
5)  Collection [英][kə'lekʃn]  [美][kə'lɛkʃən]
辑录
1.
The Collection of the Source Material for the Ming Dynasty Fiction Yang Jiao-ai Gives His Life for Friendship;
明话本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本事辑录
6)  Compilation [英][,kɔmpɪ'leɪʃn]  [美]['kɑmpɪ'leʃən]
辑录
1.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n Ancient Chinese Folksongs Compilation;
中国古代民歌辑录的事略综论
补充资料:辑录佚书

辑录佚书

历代典籍,经水火兵燹,多有亡佚,“佚”,或作“逸”,当散失讲,佚书是指失去不传的书,辑,聚集、收集之意,辑佚,即收聚散失之意。有些佚书名亡而实不亡,在其全书佚失之前,它的一些章节、语句曾被其他古书。古注、方志类书、总集引用过,因此而保留下来。辑佚就是把各类传世古书中所征引的原佚书的某些章节、语句搜辑起来,掇拾补录,以存原书的残篇及概貌,被辑出的佚书,就是辑佚书,如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会稽故书杂集》均为辑佚书。通过辑侠,可以“存旧学之梗概,窥古人之崖略”。一则可以使佚书复见于世,丰富古代文化典籍;二则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李一氓先生就说:“古人从许多丛书、类书中沙里淘金似的,辑出了不少佚书,对学术贡献巨大。”可见辑佚之重要价值。

(一)辑佚小史

辑佚工作始于宋。王应麟辑郑玄《周易注》、《尚书注》及三家诗(即《诗经》的齐、鲁、韩三家说)为辑佚之始,而近人叶德辉则提出,在此之前,已有辑《相鹤经》者。宋代学者不仅动手搜集佚书,而且还对这一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理论,郑樵就提出了“书有名亡实不亡”的观点,他说“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有不可以求者,有不可求者”,这一论点对后世建立辑佚理论和方法颇有影响。

辑佚工作在元代没有多大发展。明代不仅辑佚活动较元朝大有进展,而且在理论上也有新的突破。元末明初陶宗仪之《说郭》辑录明代以前的小说史志,值得称道;孙珏从汉唐古籍之中,广泛搜辑六经、《论语》、《孝经》的纬书和河图、洛书的佚文,编成《古微书》36卷,是一部专辑纬书的著作;张博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开始辑录诗文,如《魏武帝集》,《隋书·经籍志》记为26卷,新旧《唐书》的经籍、艺文志均为30卷,后佚,张氏辑得1卷,十分难得。明人祁承◇在《澹生堂藏书约》中的《藏书略》,对辑佚的理论和方法有十分精彩的论述。如他论书之亡佚情况说:“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由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之纂集多存之。”他本人在阅读古书时,就经常注意失传的前代之书,如被引用,或者散见于注解之中,他也分别检录出来,辑到一起,如在宋代类书《太平御览》中辑出《周易坤灵图》、《禹时钩命诀》、《春秋考异邮》、《惑精符》之类,在《北堂书钞》中辑出《会稽典录》、《汉纪》等。

清代考据学大兴,由于推崇汉学,而汉代经说由于时代久远,大部分散佚了,因此,这些校勘考据学家又千方百计地去搜集古经解,于是又成了辑佚学家。政府组织的有四库全书馆,周永年等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448种,其中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都有,不少是部头可观的失传已久的名著,如《旧五代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周髀算经》、《农桑辑要》、《苏沈良方》、《宝真斋法书赞》等。私家辑录更为可观,其中最著名的有黄奭的《黄氏逸书考》(又名《汉学堂经书》),分四类:《汉学堂经解》115种。《通讳》72种、《子史钩沉》84种、《通德堂经解》17种,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逸书》,其中:经编453种(缺21种〕、史编8种、子编门2种(缺问种),计569种,还有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共746卷。

到了现代,辑佚工作又进一步发展到小说(如《古小说钩沉》)、词(如《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同补遗》等)、戏曲(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曲选外编》等)、诗话(如《宋诗话辑佚》)及其他(如《秘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特别是当代人著作佚文(如鲁迅的集外文)也有人从事搜集。

前人在古书辑性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些都得我们去珍惜。但是有些辑佚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