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唐诗辑佚
1)  A Collection of Scatte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唐诗辑佚
2)  Songshihuɑ Jiyi
《宋诗话辑佚》
3)  Collecting Wang Zhuo s Lost Poems and Proses
王灼诗文辑佚
4)  Compiling the Lost Poems of Du Fu in Song Dynasty
宋代杜诗的辑佚
5)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辑佚
1.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of 《Jiao Chou Outline》Witten By ZhengQiao;
论郑樵《校雠略》在辑佚方面的成就
2.
Because of hi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youth,his communication with famous scholar at that time,and his precise study attitude,he gained excellent achievement,especially in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
6)  collection [英][kə'lekʃn]  [美][kə'lɛkʃən]
辑佚
1.
Dai Zhen is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collection history in Qing Dynasty.
在清代辑佚学史上,戴震是引领风尚的人物,其遍治经术,补缺匡失,成就甚伟。
2.
Collection of books was popular in Qing dynasty; especially for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辑佚之学清代最为盛行,《世本》辑佚也成就颇丰,然各家所辑繁简不同,或有遗漏及讹误。
3.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llection about the Cui family literature in East Han Dynasty which was seriously damaged or lost, and lists the sentences, paragraphs, or passages which are still disputed about which author they belong to.
依据有关工具书对散佚残缺严重的东汉崔氏家族作品进行辑佚,具体列出崔氏家族作品中句段或作者归属有争议的章节或篇目,以尊重严可均的判断、依据成书最早的工具书、依据作者时代的早晚三条原则为据,明确有分歧文章的归属;同时对归属分歧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东汉末期的战乱、后汉兴起的复古文风、众作家的才情出众及文体的固定格式。
补充资料:《玉函山房辑佚书》
《玉函山房辑佚书》
《玉函山房辑佚书》

《玉函山房辑佚书》《玉函山房辑佚书》708卷,又续补14卷,如已佚的《乐经》、《记胜之书》、《终军书》等均辑出

清末济南学者马国翰生前曾编辑完成《玉函山房辑佚书》,该书辑佚书594种,为辑书史上的空前巨著。但因马国翰去世未能刊行。1870年,在丁宝桢协助下,泺源书院从马国翰亲属处借出《玉函山房辑佚书》的书板,整理后分订一百册印刷行世。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书版的百年风雨 (作者:马以林 时间:2006-5-15 )

在网上偶然看到几则消息,说济南章丘西鹅庄村民李应顺,在自家旧宅的夹墙中发现了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的大量书版,被章丘市博物馆全部买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玉函山房辑佚书》是部什么书?

百余年前的印刷书版是个什么样?

历城马国翰的书版为什么藏到了章丘李家?

不管作古之人乐意与否,书版的发现,使马国翰及其《玉函山房辑佚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玉函山房辑佚书》是马国翰的倾力之作

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进士,曾任陕西敷城等县知县,后任陇州知州。清代朝廷有异地做官的规定,所以马国翰在陕西任职,并因“政绩卓越”,曾被道光皇帝召见,但他却是以学问成名。

马国翰家住济南历城南劝夫庄,今南全福小区,位于二环东路西边,胶济铁路北侧,靠近全福立交桥。2002年,因城区改造,将他的故居拆掉了,招得媒体一片批评声。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家,不太为今人熟识。他编纂的《玉函山房辑佚书》,集录唐以前已散亡的古籍700多卷,被誉为辑书史上的空前成就。

马国翰的父亲马名锦,在山西当过知县。马国翰自幼随父读书,阅读过大量的经史典籍,为后来辑佚奠定了基础。

马国翰早年就痛惜珍贵古籍的散失,决心做一番大规模的辑佚工作。古书辑佚,就是把已经散亡的古书,从现有著作的注释和引文中,从有关文献保留的只言片语中剔出来,加以考证,去伪存真,汇撰起来,尽可能恢复古书的原貌,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前的书写工具是毛笔,抄写速度慢,古书辑佚的工程量相当大。

马国翰父亲早逝,家境困难,19岁考取秀才后便以教书为生,从22岁开始辑佚,不遗余力,倾注了毕生的精力。道光十八年(1938年)马国翰从知县任上请假回家,集中精力辑佚。辑书离不开书,马国翰每见异书就殚心搜讨,动手抄录。做官后又将俸禄所余全部用来买书,藏书达57000余卷。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马国翰的辑佚工作基本完成,取名《玉函山房辑佚书》。“玉函山房”,取自济南南郊的玉函山。玉函山,又名兴隆山,海拔528米,相传汉武帝东巡路过此山,得一玉函(石匣子)而得名。玉函山,山南悬崖陡峭,气势雄伟,山北植被茂密,密不透风,景色宜人。青年马国翰在这一带农村教书时开始辑书,故以玉函山房命名。

在知州任上,马国翰请人开雕《玉函山房辑佚书》书版,准备印刷行世,同时继续修订。所谓雕书版,就是由工匠在木版上刻反字,使之成为印刷版,对木版的质量和工匠的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成本也很高。尽管毕升在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从宋代至清初,经历了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的漫长演化过程。当时的铅字,也无法与现代的铅、锑、锡合金“铅字”相提并论。受生产力的制约,到了清代中后期,活字印刷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很大的难度,所以马国翰依旧使用木版印刷,请人雕书版。与编辑佚书一样,雕刻书版也是一项

大工程。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刻成《玉函山房辑佚书》经、子二编。长期艰苦的劳动,严重损坏了马国翰的健康。咸丰三年(1853年),马国翰告病还乡,4年后病逝,享年63岁,葬于济南东郊的九里山南麓,该山现已淹没在群楼之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