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llich
伊里奇
1.
On Illich s "Deschooling Society" Theory;
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述评
2.
Rationality behind the absurd -Enlightenment from Illich s Deschooling Society;
“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3.
Ivan Illich s Thoughts on Deschooling Educ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s Learning Society;
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2) Ivan Illich
伊里奇
1.
The Exploration of Ivan Illich s Thoughts on Lifelong Education;
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
2.
A Study on the Learning Web Theory of Ivan Illich s;
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探析
3.
Ivan Illich s deschooling theory appeared with radical reform idea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尽管他的思想极具颠覆性,并且不切实际,但其中对教育制度的分析却颇为精辟,以至于有学者将其思想归到制度教育学领域。
3) The death of Ivan Ilich
伊凡·伊里奇之死
1.
The death of Ivan Ilich has explored the meaning of life by tracing the process of death,and it has profound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伊凡·伊里奇之死》通过追踪一个濒死之人的心理历程来追问“生”,具有深刻的存在论意义。
4) Freudenreich flask
弗罗伊登里奇培养(烧)瓶
5) Carlos Loveira y Chirino (1882~1928)
洛维拉·伊·奇里诺,C.
6) Illich
伊利奇
1.
A Society without School Myths——A Study of Illich s Deschooling Educational Thought;
消解学校神话的社会——伊利奇“去学校化”教育思想评述
补充资料:多伊奇
多伊奇(1912~ ) Deutsch,Karl Wolfgang 美国政治学家 。1912年7月21日生于布拉格。早年就读 于布拉格日耳曼大学 ,后在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38年为摆脱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1941年获硕士学位,1951 年获博士学位 。1942 年起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任讲师、教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任教授。1969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0年当选为国际政治学会副主席,后任主席(1976~1979)。他还被欧洲许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多伊奇长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会点上致力于政治学的研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和发展了政治沟通理论。他认为,通讯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把政治系统比作通讯网,认为这个通讯网与获取、收集、传递、选择和储藏信息的过程和机制紧密相连。他指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是相互联系和开放的,这些系统还具有利用人和机构的机制来调整它们的结构和行为的能力。他认为,社会中政治权力的内在根源取决于社会沟通的工具,即储存和传播记忆和价值观念的工具。这一工具有助于使一民族成为社会沟通的共同体。他指出,为了增加一个政治系统运用已获信息的能力,必须使政治系统具备3个条件 :① 扩大它的公开性,疏通它的沟通渠道,以便接受信息。②增强它对环境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③增加目标的多样性,便于追求和争取。他还运用数理模式分析国际政治,开辟了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著有《民族主义和社会沟通》、《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国际关系分析》、《民族主义及其选择》、《数理政治分析》。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