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好公民
1)  Good Citizen
好公民
1.
Turning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From“good child”to“good citizen”;
学校道德教育的转向:从“好孩子”到“好公民
2)  farmers preference
农民偏好
1.
Proceeding from the prime cost and beneficial achievements,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demands and supplies,governments preference,farmers preference and outside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farmers urban residentialization.
从成本和效益出发,从政府和农民偏好、外部性等角度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供需进行分析,得出了供需双向不足、政府偏好主导农民市民化、农民偏好不彻底市民化、外部性没有得到约束或激励等结论,并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3)  easily taking lawsuits
民风好讼
4)  citizen [英]['sɪtɪzn]  [美]['sɪtəzṇ]
公民
1.
The Knowledge St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in Citizens;
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2.
Construction of a Nomocracy Country and Evolution of Citizens Concept of Equality;
法治国家建设和公民平等观念的嬗变
3.
Investigation of man s alienation from the separation of franchise from citizenship:Rousseau and Marx s corresponding point of animadversion on modernity;
从“公民权”与“市民权”的分裂看人的异化——卢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契合点
5)  citizens [英]['sitizn]  [美]['sɪtəzṇ]
公民
1.
Citizens,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earch for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公民,公共行政及对理论基础的求索
2.
From peasants to citizens——The subjectivity perspective of constitutional law and socialist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从农民到公民——宪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视角
6)  civilian [英][sə'vɪliən]  [美][sə'vɪlɪən]
公民
1.
Man is a political animal by nature,and this "man" is the civilian s ethical being as the polis subject.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这里的"人"是作为城邦主体的公民的伦理存在;政治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其最高的主题是美好的生活,即幸福:这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主旨所在。
2.
As a universally recognized civilian right,the right to know must be complemented by the public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which is restricted to some degree.
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知情权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补充资料:《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全文除前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1789年 8月20~26日由国民议会通过,后经局部修改作为序言冠于1791年颁布的宪法之首,实际上是制订宪法的基本原则。《宣言》受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平等派的《人民公约》和18世纪美国的独立宣言的启示,其哲学基础是J.洛克和 J.-J.卢梭等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是资产阶级制订《人权宣言》的主要目的。(见彩图)
  
  《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前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1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第3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第11条);"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第16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
  
  《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传播在欧洲引起了强烈震动。随着革命的深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部分修改了《人权宣言》,规定"社会的目的是求得共同幸福" (第1条);人民享有劳动权、救济权、教育权(第2、11、22条);承认人民有起义权(第23条)。但是这部宪法并未实施。
  
  共和三年(1795)宪法虽仍冠以《人权宣言》,但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宣言》第1条被删去,既不提"共同幸福",也不提思想、言论自由,并在权利之外增加"义务"条款。《宣言》改称为《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共和八年(1799)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