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抗震规范
1)  new seismic code
新抗震规范
1.
Study on the parameters of seismic power spectrum model based on the new seismic code;
新抗震规范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参数的研究
2)  Seismic code
抗震规范
1.
According to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in the seismic code,a practical ground motion power spectrum model is proposed.
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场地划分,提出了一种将非平稳随机地震动等效为平稳随机过程的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导出了谱强度与最大地面运动加速度均值、地震烈度和地震水准的关系,并考虑了部分相干效应、行波效应等空间相关特性的影响。
2.
The first is to stop using hollow plates i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the second is to mak e the architectural pl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eismic code,the third is t o treat well building s foundation,and the fourth is to adopt structural reinfor cing measures to building s weak positions.
简述了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并对抗震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在民用建筑中停止使用空心板 ,二是建筑方案要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三是确实处理建筑物的地基 ,四是对建筑物薄弱部位采取构造加强措
3)  seismic design code
抗震规范
1.
State-of-art of applications of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s in seismic design codes;
抗震规范应用强度折减系数的现状及分析
2.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actual seismic design codes with energy balance concept.
近场地震通常有显著的脉冲型高能输入,有必要从能量角度对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有效性检验,以探讨规范加速度设计谱能否体现近断层区域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耗散需求。
4)  design code
抗震规范
1.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of the main design codes in the world can be expressed by function design and safety design.
修编后的抗震规范对抗震安全度的提高幅度不大。
5)  seismic design code
抗震设计规范
1.
There is a contrast between seismic design cod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because of seismic design standard、seismic design objectives、seismic design methods and value of force coefficients.
本文旨在综合比较中、美、日、欧洲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抗震设防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及地震力降低系数取值的大小,设计的目标的一致性,即都希望用最少的资金建造最牢固的实用的建筑结构,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进行比较的目的,期待在总结自己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再借鉴些别国先进的概念,使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能够更加完善。
2.
By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seismic design codes of China,America and Europe about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eismic hazard characteristics,the coincidence relations of the site classifications are determinated among the three codes.
通过对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类别以及设计地震危险性特征等内容的分析比较,确定了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给出了三本规范间地震动参数的换算关系以及中国地震分区在美欧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值。
3.
There is a contrast between seismic design cod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because of economic condition 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由经济条件和抗震设防思想存在差异,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6)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抗震设计规范
1.
Many changes of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were discussed,and the differences of performance for masonry structures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 were pointed out.
阐述了中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多次变化和在不同时期建造的砌体房屋在抗震性能上存在的差异。
补充资料: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和修复
      在地震区往往有大量房屋、桥梁、烟囱、水塔等工程结构,由于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的要求而需要进行震前加固;此外,在地震后的城市和乡村,许多结构虽遭到损坏但仍保留下来的,又需要进行震后修复。加固和修复都是为了使结构能够达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以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震前加固或震后修复都需要先对结构的抗震能力作出鉴定,才能进行设计。
  
  抗震加固鉴定  中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对要加强的各类房屋、烟囱及水塔规定了鉴定方法。其他工程结构,如桥梁等则应按有关抗震规范进行复核并确定其抗震能力。至于特别重要或较为复杂的结构,还应对其动力特性及现有抗震能力进行专门的鉴定。此外,在加固鉴定中还要注意结构构件之间(如墙与墙、墙与板等),应具有良好的连接,以防止墙体外闪或楼板坠落;梁式桥不仅支座的锚栓、销钉、防震板应具有足够的抗震强度,还要有防止落梁的措施,如梁端连接、在墩台台帽上设置挡块等。
  
  抗震修复鉴定  对于需要进行震后修复的结构,一方面要对结构震前状况进行鉴定,另一方面还要鉴定其震害程度。通过鉴定,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修补和加固措施。
  
  设计原则  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和修复必须有正确的设计,否则有可能达不到目的甚至引起相反的后果。
  
  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在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以下五点:①根据场地土的条件以及当地设防要求,通过加固尽可能改变结构的振动基本周期以避开场地土的振动卓越周期(见地震作用),使加固后的地震反应减小。②在可能条件下,通过加固尽可能使结构的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并使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可能地接近,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③对难以实现上述两点的结构,应通过加固提高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并适当提高其总体强度。④对局部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但应注意一部分结构的加固由于其局部刚度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另一部分结构的地震反应变大。⑤加固应尽可能注意建筑物的美观。
  
  工程结构震后修复设计也要注意上述几点,并且在计算结构的振动基本周期时考虑修复构件的实际刚度。
  
  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分为两种:体系加固和局部构件(墙、梁、柱等)加固。体系加固是增加新的抗震构件,如抗震墙(砌体或钢筋混凝土),钢支撑(用于框架结构等)以改变结构的振动基本周期,调整刚度沿高度和平面的分布;局部构件加固是加强现有构件本身。
  
  修复措施  修复包括修补和加固。修补是针对已有震害尽可能恢复原有功能;加固则要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在设计时,修补和加固应结合考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