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克罗齐
1)  Croce
克罗齐
1.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roce s Intuition upo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克罗齐主体直觉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影响和启示
2.
Lin Yutang s Theory of " Spiritual Expression" and Croce s " Theory of Expression";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的“表现说”
3.
Pushing Aside the History s Dense Fog——"Essays on Croce s Aesthetics" written by Zhang Min;
拨开历史的迷雾——读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
2)  Benedetto Croce
克罗齐
1.
On the Ethical Values in Benedetto Croce s Historical Thought;
克罗齐史学思想中的伦理价值观
3)  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克罗齐,B.
4)  Croce aesthetics
克罗齐美学
1.
As the turning point of Western aesthetic modernization,Croce aesthetics observes the intuition of subjectiveness.
作为西方美学现代转型的枢纽,克罗齐美学立足于从主体的方面看感性直觉,不但完成了对传统美学的批判性总结,而且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建树,推动西方美学实现了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现代转型。
5)  expressionist esthetics of B.Croce and R.G. Colling wood
克罗齐-柯林伍德表现说
6)  The Ideas of Benedetto Groce on Poetry Translation
克罗齐的译诗思想
补充资料:克罗齐
克罗齐(1866~1952)
 Croce,Benedetto

   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1866年2月25日生于阿圭拉省佩斯卡塞洛里,1952
    
年11月20日卒于那不勒斯。在罗马大学学习时期,受A.拉布里奥拉的影响,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但很快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而成为它的反对者。他的世界观是在那不勒斯黑格尔学派的影响下形成的
    
。1903
    
~1923年
    
,与意大利另一位新黑格尔主义的人物G.金蒂莱共同编辑《评论》杂志。1904年起,担任巴里出版家拉泰尔扎的编辑顾问。通过这两个渠道,他对意大利文化界发生了很大影响,在克服意大利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实证主义的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他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著名代表。1910
    
年当选为参议员
    

    
1920~1921年任焦利蒂政府教育部长。1925年发表反对金蒂莱的《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抗议书,随即退出政界。在B.墨索里尼当政和德国占领时期,他在自己的著述中坚持反法西斯立场;1943~1947年领导他所重新创建的自由党,并于1944年短期担任过部长。
   
   

图片

图片


   
   克罗齐称他的哲学为精神哲学。其主要论点为:决不存在什么似乎不属于精神表现的东西;精神是以不断交替的形式发展的,单纯的自然对精神来说决不存在;除了精神,就没有任何其他现实东西,除了精神哲学,就没有任何其他哲学;只有精神科学才具有价值和意义,精神哲学的完成就是历史哲学,真正的自然科学是不存在的。
   克罗齐把精神分为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它们按圆圈方式彼此衔接起来。前者以直觉(艺术)与理智(逻辑)为其从属形态,后者以经济和伦理为其从属形态
    

    
他用概念的统一与差别的形而上学原则代替
    
G.
    
W.F.黑格尔的矛盾发展原理,把这些形态联结为一个与美、真
    
、功利和道德相对应的阶梯式序列。他认为,美是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它以自发的直觉把握具体东西。第二阶段是理智,它以直觉为前提,以逻辑形式把握普遍东西,自觉地形成狭义的认识。与理论活动相对应,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一形态的经济以追求个别东西,即功利为目的,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二形态的伦理以把握普遍东西,即精神为宗旨。正像在理论活动中存在着无概念的直觉,而决不存在无直觉的理智一样
    
,在实践活动中虽然存在着无道德的经济行为,但决不存在无经济意义的道德行为。在克罗齐看来,精神的这种阶梯结构揭示了作为各种精神变化形式的历史的系统,因此,哲学的顶点就在于对那体现普遍精神并日趋完善的历史作历史编纂学的研究。著有《精神哲学》(
    
4卷)和《哲学论丛》(
    
14卷)。1959
    
年和1982
    

    
,中国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和《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