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公民治理
1)  citizen governance
公民治理
1.
We can consider from enhancing citizen conscious education and citizen participate machine-processed,to mold the citizen conscious conform to modem society,which can provide a hypothesis condition for citizen governance theory in our country.
公民治理理论旨在将公民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
2.
The theory of citizen governance raised in America in the later 1990 s represents a new type of valu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它建立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某些缺陷的批判基础之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超越。
2)  civilization governace
公民化治理
3)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公民社会与治理
4)  The Analysis on Citizen Governance
公民治理理论析论
5)  civil politics
公民政治
1.
So,if our country constructs the harmonious society,we need build the harmonious civil society politically,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ivil political subject,and pursue civil politics.
因此,我国建构和谐社会,需要从政治上建构和谐的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政治主体性的提高,推行公民政治。
2.
So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socialist civil politics as to developing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公民政治是与臣民政治相对而言的,它反映了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
3.
The Western civil politics and civil culture have their own special value orientation.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
6)  civil autonomy
公民自治
1.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civil rights shows that civil autonomy can promote the rule by administrative law and the latter can protect the former i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mutual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分析认为 ,要以公民自治促进行政法治 ,以行政法治保障公民自治 ,从而在多次博弈中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
补充资料:《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全文除前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1789年 8月20~26日由国民议会通过,后经局部修改作为序言冠于1791年颁布的宪法之首,实际上是制订宪法的基本原则。《宣言》受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平等派的《人民公约》和18世纪美国的独立宣言的启示,其哲学基础是J.洛克和 J.-J.卢梭等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是资产阶级制订《人权宣言》的主要目的。(见彩图)
  
  《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前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1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第3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第11条);"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第16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
  
  《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传播在欧洲引起了强烈震动。随着革命的深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部分修改了《人权宣言》,规定"社会的目的是求得共同幸福" (第1条);人民享有劳动权、救济权、教育权(第2、11、22条);承认人民有起义权(第23条)。但是这部宪法并未实施。
  
  共和三年(1795)宪法虽仍冠以《人权宣言》,但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宣言》第1条被删去,既不提"共同幸福",也不提思想、言论自由,并在权利之外增加"义务"条款。《宣言》改称为《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共和八年(1799)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