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parative subductology
比较俯冲学
2)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
脉冲比较法
1.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 in insulation fault detecti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本文将脉冲比较法应用于电机定子绕组的绝缘故障检测。
3) pulse comparator
脉冲比较器
4) comparator buffer
比较缓冲器
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比较文学
1.
Cultural survey on establishing Chinese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2.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pecial Academic Platform——From Hu Lianggui s World Literature and National Literature;
比较文学:独特的学术平台——从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谈起
3.
"Parallel Studies" in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
6) Comparative Poetics
比较诗学
1.
The Mutually Cultural Complements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 ——On the theoretical inspirations in Earl Miner s Comparative Poetics;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互补——论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的理论启示
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ise of the Comparative Poetics;
比较诗学崛起的人文意义
3.
Surmounting the First Fence of Comparative Poe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 A Sinologist s Study on Chinese;
跨越中西比较诗学的第一道樊篱——一位汉学家的汉语研究
补充资料:比较档案学
档案学 分支学科。采用比较方法,研究不同国家、地区、时期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共性与特性,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联系性和继承性是建立比较档案学的基础。范围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不同洲际地域之间、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事业发展史、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事业组织与管理、档案工作应用技术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其基本特征是跨国度、跨地域、跨时期、跨学科的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方法。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比较属于横向比较。同一国家或地域不同时期的比较属于纵向比较,或称历史比较。两种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档案学,不只是简单的、形式的类比,而是把档案学研究领域中可比的问题,放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联系历史背景,剖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体制、原则、方法以及档案学术理论问题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即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根源,从更深层次上进行比较研究。当代档案事业是开放系统,一个国家的档案事业与国际档案界发生联系,各国档案事业与档案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国家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异同、联系、影响、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借鉴经验和取长补短,有利于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学及其各门分支学科的学术水平。
20世纪出现的一些档案学著作,对档案学领域中的比较研究有所加强,取得了一定成就。德国档案学家A.布伦内克的《档案学》(1953)一书采用历史比较方法,分析了欧洲16世纪到 18世纪事由分类原则(包括实用归纳法、合理演绎法)和 19世纪来源原则的发展过程及其不同特征,提出了自由来源原则。美国档案学家T.R.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1956)一书,广泛运用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比较研究。"这部书已接近比较档案学,对全面了解欧美档案管理情况很有帮助。法国档案学家M.迪香的《各国档案法规的发展趋向》(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刊《档案》第28期前言),对比分析了20多个国家颁布的档案法规,概括出档案立法活动的大体发展趋势,指出"档案管理的重大原则在世界各个地区正趋向一致"。比较档案学研究在中国已经提到日程,陈兆祦等撰写的《比较档案学导论》(《档案学通讯》1987年第1期),阐述了比较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特点与方法论,并对档案学比较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进入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为研究生开设了比较档案学课程,把比较档案学作为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进行建设。
20世纪出现的一些档案学著作,对档案学领域中的比较研究有所加强,取得了一定成就。德国档案学家A.布伦内克的《档案学》(1953)一书采用历史比较方法,分析了欧洲16世纪到 18世纪事由分类原则(包括实用归纳法、合理演绎法)和 19世纪来源原则的发展过程及其不同特征,提出了自由来源原则。美国档案学家T.R.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1956)一书,广泛运用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比较研究。"这部书已接近比较档案学,对全面了解欧美档案管理情况很有帮助。法国档案学家M.迪香的《各国档案法规的发展趋向》(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刊《档案》第28期前言),对比分析了20多个国家颁布的档案法规,概括出档案立法活动的大体发展趋势,指出"档案管理的重大原则在世界各个地区正趋向一致"。比较档案学研究在中国已经提到日程,陈兆祦等撰写的《比较档案学导论》(《档案学通讯》1987年第1期),阐述了比较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特点与方法论,并对档案学比较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进入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为研究生开设了比较档案学课程,把比较档案学作为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进行建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