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丝棉木金星尺蛾
[别名] 大叶黄杨尺蛾
[学名] 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
[ 目 ] 鳞翅目
[ 科 ] 尺蛾科
[寄主] 丝棉木、大叶黄杨、扶芳藤
[为害特点] 食叶害虫,常暴发成灾,短期内将叶片全部吃光。引起小枝枯死或幼虫到处爬行,既影响绿化效果,又有碍市容市貌。
[特征描述]
成虫 雌虫体长12—19mm,翅展34—44mm。翅底色银白,具淡灰色及黄褐色斑纹,前翅外缘有1行连续的淡灰色纹.外横线成1行谈灰色斑.上端分叉,下端有1个红褐色大斑;中横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1大灰斑.斑中有1个图形斑.翅基有1深黄、褐、灰三色相间花斑;后翅外缘有1行连续的谈灰斑,外栈线成1行较宽的淡灰斑,中横线有断续的小灰斑。斑纹在个体间略有变异。前后翅乎展时,后翅上的斑纹与前翅斑纹相连接,似由前翅的斑纹延伸而来。前后翅反面的斑纹同正面,惟无黄褐色斑纹。腹部金黄色.有由黑斑组成的条纹9行,后足胚节内侧无丛毛。雄虫体长10一13mm,翅展32—38mm;翅上斑纹同雄虫;腹部亦为金黄色,有由黑斑组成的条纹7行,后足旺节内仍有1丛黄毛。卵 椭圆形.长0.8mm,宽0.6mm,卵壳表面有纵横排列的花纹。初产时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黑色。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2mm;体黑色,刚毛黄褐色,头部黑色.冠缠及份额缝淡黄色,前胸背板黄色,有3个黑色斑点,中间的为三角形。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腹线黄色较宽;臀板黑色,胸部及腹部第6节以后的各节上有黄色横条绞。胸足黑色,基部淡黄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蛹 纺锤形,体长9—16mm,宽3.5—5.5mm,初化蛹时头、腹部黄色.胸部淡绿色.后逐渐变为暗红色;腹端有1分叉的臀刺。
[发生规律]
丝棉木金星尺蛾在滁州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5月下旬一7月上旬发生,第2代成虫7月中旬一9月上旬发生,第3代成虫9月中旬一10月中旬发生。10月下旬以第4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白天较少,成虫白天栖息于树冠、枝、叶间,遇惊扰作短距离飞翔,夜间活动.有弱趋光性。成虫无补充营养习性,一般于夜间交尾.少数在白天进行,持续6—7h,不论雌雄成虫一生均只交尾1次。交尾分离后于当天伤晚即可产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沿叶缘成行排列,少数散产。每雌产卵2—7块,每块有卵1一195粒不等.乎均每雌产卵258土113粒,遗腹卵15土9粒。幼虫 幼虫共5龄,初龄幼虫活泼,迅速爬行扩散寻找嫩叶取食,受惊后立即吐丝下垂,可飘移到周围枝条上。幼虫在背光叶片上取食,1—2龄幼虫取食嫩叶叶肉,残留上表皮,或咬成小孔,有时亦取食撤芽;3龄幼虫从叶缘取食,食成大小不等的缺刻;4龄幼虫取食整个叶片仅留叶柄;5龄幼虫不仅可取食叶柄,还可啃食枝条皮层和嫩茎。幼虫昼夜取食,每次脱皮均在3—9时进行,往往脱皮后幼虫食尽脱下的皮蜕,仅留下硬化的头壳。幼虫者熟后大部沿树干下爬到地,少数吐丝下坠落地,而爬行到树干基部周围疏松表土3cm中或地被物下化蛹,经2—3d预蛹期,最后脱皮为蛹。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冬季倍剪等管理松土灭蛹;利用吐丝下垂习性,可震落收集幼虫捕杀。2.生物防治 幼虫发生期,喷洒青虫茵液,每克含孢子100亿的可湿性粉剂的100倍液,杀虫效果达85%以上。3.化学防治喷 幼虫发生期,喷90%晶体敌百虫、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1:1000倍液,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
[地理分布]
华北、中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