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马坊
1)  Ximafang
西马坊
1.
Analyses on quartz fabric and microstructure of Ximafang fault;
西马坊断裂石英组构与显微构造分析
2)  Eight Horse Administrative Houses
八马坊
1.
Horse administration of central China s Jing and Wei river valley in Tang Dynasty includes Yuanzhou Horse Herding and Eight Horse Administrative Houses in the four states of Qi,Bing,Jing,Ning.
唐代关中泾渭流域马政,包括原州监牧和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
3)  the First Shopping Alley in Houma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侯马全晋第一坊
4)  Grand-Road and Super-Block
大马路大街坊
1.
So the "Grand-Road and Super-Block," the modernist model of urban road network and its simple reproduction of the advantage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introduced and implemented.
因此“大马路大街坊”的现代主义城市路网模式以其简单并可复制的优势,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大为推行并实施。
5)  Fang [英][fæŋ]  [美][fæŋ]
6)  Malaysia [英][mə'leiʒə]  [美][mə'leʒə]
马来西亚
1.
Leaving for Malaysia attending the 10th Asian(ASEA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of summary;
赴马来西亚参加“第10届亚洲(东盟)食品科技大会”概述
2.
Comparison between Fiscal Terms of Petroleum Contracts in Malaysia and China;
马来西亚与我国石油合同在财税条款方面的对比
3.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China's Textiles in Malaysia;
我国纺织品马来西亚市场营销策略初探
补充资料: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

昆明山明水秀,北枕蛇山,南临滇池,金马山和碧鸡山则东西夹峙,隔水相对,极尽湖光山色之美。金马山逶迤而玲珑,碧鸡山峭拔而陡峻,被视为昆明东、西两大名山,两山皆有关。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

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云南是神话的王国,自古以来,金马碧鸡就被人们赋予了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有关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据《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于是汉宣帝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而只到了川西一带,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颂词为:“持节使王褒,遥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归来归来,可以为伦。归兮翔兮,何事南荒。”王褒企图凭借“汉德无疆”,写一篇祭文,就将金马碧鸡召唤到内地去,当然只能是一无所获了,而王褒自己不久也病死在返回的路途中。难怪清代名士赵士麟在《碧鸡诗》里这样写道:

彩云一片舞天鸡,五色光中望欲迷。

化作青山千载碧,王褒空自渡巴西。

碧鸡的扑朔迷离、神幻莫测,以及王褒求宝不得等典故都概括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后来谪居云南的明代著名文人杨慎,移王褒的金马碧鸡文于昆明西山石崖之上,且题曰:“爰纠汉字,用彪汉词,滇之文献,尚考于斯。”

汉代,有关金马碧鸡的记述大都较为简单,且语焉不详。金马碧鸡究竟为何物,各种解释莫衷一是,颜师古等人解释说:“金形似马,碧形似鸡。”意即滇中出产金玉。按今天人类学、民族学以及民俗学的观点来看,金马碧鸡很可能跟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动物图腾崇拜有关。到了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对金马碧鸡的描写又稍加具体:“章帝时,蜀郡王阜为益州太守,治化尤异,神马四匹出于滇池河中……”,“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碧鸡光景,人多见之。又传昔有凤鸣其上,土人呼为碧鸡,因以为名。”又言:“禺同山(今大姚、永仁一带)有碧鸡、金马,光影倏忽,民多见之……”。《华阳国志·南中志》有关金马碧鸡的记述,表明了当时各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南中地区可能已出现了动物图腾崇拜的信仰。而与图腾崇拜有关联动物的各种神奇美妙的故事便被人们编织出来,产生了一个个神话传说。

古代的滇池和滇西广大地区气候温润,植被茂密,有着适宜各种飞禽走兽繁衍生存的良好环境。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此郡(益州郡)……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各种飞禽如原鸡、箐鸡、野雉、锦鸡和孔雀等成群生活在山林溪谷之间,或漫步觅食,或嬉戏追逐,其斑斓的色彩、绚丽的羽毛,深受少数民族先民的喜爱和崇拜,认为是吉祥美好的象征。“碧鸡”其实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凤凰。它的原型应该是南中所常见的孔雀之类的珍禽。它们羽毛艳丽,五彩斑斓,身体匀称,仪态华美。少数民族先民对其喜爱有加,于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了“碧鸡”的美丽神话。“碧鸡”毛羽青翠,在彩云出现的时候常在天际翱翔,光彩夺目;所到之处泛着神光,啼叫时清脆的声音传得很远……

考古发掘也表明,汉代生活在滇池及其附近地区的百越部族有崇拜孔雀的习俗。在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许多青铜器物上都刻有孔雀图案,此外,还有孔雀杖头、孔雀衔蛇青铜扣饰等等。尤其是石寨山12号墓“诅盟”场面贮贝器盖上,竟雕有一妇女以蛇喂孔雀的场景,说明了孔雀普遍受到百越部族的喜爱和崇拜,认为是吉祥幸福之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