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uclear fission track dating
核裂变径迹断代
2) fission-track dating
[核]裂变径迹测年
3) fission-track dating
裂变径迹年代学
1.
The field profile observation,indoor geological profile analysis,seismic profile analysis and the fission-track dating were us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ge of dustpan fault depression.
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
4) fission track
裂变径迹
1.
Fission track study on the metallogenetic age of Xiayingfang gold deposit in eastern Hebei;
河北下营坊金矿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
2.
Fission track etching condition of tourmaline;
电气石裂变径迹蚀刻条件研究
3.
Fission track dating and thermal history of Habahe rock body in Altai;
阿尔泰哈巴河岩体的裂变径迹年龄及热历史
5) Fission-track
裂变径迹
1.
Apatite fission-track records of the tectonic uplift of the central segment fo the Kunlun Mountain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中段构造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2.
The fission-track dating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constrain the exhumation of mountains and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of basins.
本文利用砂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方法,研究了伊犁盆地中生代抬升-剥露事件。
3.
It reflects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fission-track annealing and in interpreting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fission-track length distributions.
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以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为定年对象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上地壳岩石冷却剥露的时间和过程。
6) fission track dating
裂变径迹测定年代
补充资料:裂变径迹法断代
利用铀-238自发裂变径迹数来进行断代的技术。常用于黑曜岩、凝灰岩等火山物质以及玻璃、陨石等标本。测定年代的范围可从数千年至数百万年。
这种方法根据的原理是:铀-238的自发裂变在绝缘结晶固体中产生的径迹数随年代而增加。天然铀主要是两种长寿命同位素铀-238(99.3%)和铀-235(0.7%)的混合物。两者经过一系列衰变,最后都变成铅的同位素。此外,铀还存在裂变成两块的罕见现象,大约200万个铀-238的衰变原子中有一个是裂变的。铀-235的裂变机率比铀-238要小得多,所以实际出现的裂变径迹都是铀-238裂变形成的。裂变产生的两块高速分开的碎片使周围的物质造成约10微米的柱状损伤。用适当的溶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显出损伤的径迹。常温下,损伤在绝缘结晶固体中能长期保持。若加热到 500℃以上,径迹就会消失。由此可见,样品中的裂变径迹数,与铀-238的原子数,以及该样品经历最后一次高温以来的年数成正比。因此,根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自发裂变的径迹数,就可以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实验上常取一薄片样品表面抛光,用酸浸蚀显出自发裂变径迹加以计数。加热以后用一定通量的慢中子流照射样品,铀-235能被中子诱发裂变,同样产生径迹,统计径迹数可以推算出样品的含铀量。一般矿物中都含有百万分之一数量级的铀,取样不算太困难。考古上亦可应用。埋有古人类遗址的火山岩层,古人类火堆旁被高温烘烤过的矿物晶粒,陶器中的矿物晶粒,人工玻璃等都可以取样测定。对于较年轻的考古样品,则要求含铀量较高,否则会因自发裂变径迹数太少,造成统计误差增大。 裂变径迹法同钾-氩法(见钾-氩法断代)可以互相校核,对于确定早期人类遗址的绝对年代比较适用。例如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古人类遗址第1层,用钾-氩法测得的年代是1.75±0.15百万年,而用裂变径迹法测得的年代是2.03±0.28百万年,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肯定了该层位的年代为大约距今200万年。
这种方法根据的原理是:铀-238的自发裂变在绝缘结晶固体中产生的径迹数随年代而增加。天然铀主要是两种长寿命同位素铀-238(99.3%)和铀-235(0.7%)的混合物。两者经过一系列衰变,最后都变成铅的同位素。此外,铀还存在裂变成两块的罕见现象,大约200万个铀-238的衰变原子中有一个是裂变的。铀-235的裂变机率比铀-238要小得多,所以实际出现的裂变径迹都是铀-238裂变形成的。裂变产生的两块高速分开的碎片使周围的物质造成约10微米的柱状损伤。用适当的溶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显出损伤的径迹。常温下,损伤在绝缘结晶固体中能长期保持。若加热到 500℃以上,径迹就会消失。由此可见,样品中的裂变径迹数,与铀-238的原子数,以及该样品经历最后一次高温以来的年数成正比。因此,根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自发裂变的径迹数,就可以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实验上常取一薄片样品表面抛光,用酸浸蚀显出自发裂变径迹加以计数。加热以后用一定通量的慢中子流照射样品,铀-235能被中子诱发裂变,同样产生径迹,统计径迹数可以推算出样品的含铀量。一般矿物中都含有百万分之一数量级的铀,取样不算太困难。考古上亦可应用。埋有古人类遗址的火山岩层,古人类火堆旁被高温烘烤过的矿物晶粒,陶器中的矿物晶粒,人工玻璃等都可以取样测定。对于较年轻的考古样品,则要求含铀量较高,否则会因自发裂变径迹数太少,造成统计误差增大。 裂变径迹法同钾-氩法(见钾-氩法断代)可以互相校核,对于确定早期人类遗址的绝对年代比较适用。例如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古人类遗址第1层,用钾-氩法测得的年代是1.75±0.15百万年,而用裂变径迹法测得的年代是2.03±0.28百万年,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肯定了该层位的年代为大约距今200万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