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板内(陆内)造山作用
1)  nappe orogeny
板内(陆内)造山作用
2)  Intraplate orogenesis
板内造山作用
3)  intraplate orogeny
板内造山作用
1.
The Mesozoic intraplate orogeny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thinning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in North China;
太行山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与华北大陆岩石圈巨大减薄
2.
On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s of China—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ozoic intraplate orogeny;
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
4)  Yanshani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
5)  intracontinental orogenesis
陆内造山
1.
Following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intensiv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esis occurred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due to the joint effects of the three great tectonic domains of Paleo-Asiatic,circum-Pacific and Terthyan tectonics,which formed the basic tectonic framework of structural schist system with interfingering banded and massive structrues in this area.
印支运动后的秦岭造山带受古亚洲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题斯三大构造域联合作用,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奠定了该区条块相间构造岩片系统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了本区斑岩型钼矿和众多热液型多金属矿产的最终成矿作用和矿带展布。
6)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陆内造山
1.
Deep-seated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of Yanshan Mountains.;
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深部制约因素
补充资料:小山内薰(1881~1928)
      日本导演、 剧作家、戏剧活动家、 小说家、诗人。曾用名:富士见小僧、谢豹、抚子、草重火等。1881年7月26日生于日本广岛市。 1928年12月25日病逝。其父为军医官。1902年,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1903年在《万年草》杂志上发表了他翻译的M.梅特林克的作品《群盲》,结识了日本新派剧名演员伊井蓉峰,从此开始参与日本戏剧活动。他接受伊井蓉峰的聘请,改编上演了W.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04年,他写出第一部剧本《非战争员》。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真砂座剧团的剧作家,为伊井蓉峰修改上演剧本。后因不和而退出该团。
  
  小山内薰对日本新派剧绝望之后,转向欧洲近代剧创始人H.易卜生。1907年2月同柳田国男、 岛崎藤村、田山花袋、秋田雨雀等人组成易卜生会。
  
  1909年11月,他同市川左团次二世合作创立了自由剧场。自由剧场于1909年11月首次实验演出,剧目是易卜生的《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由森鸥外翻译剧本,他任导演。此后该剧场陆续上演了森鸥外的《生田川》、М.高尔基的《夜店》、秋田雨雀的《第一次黎明》、梅特林克的《奇迹》等,均由他导演。
  
  1910年4月,他担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讲师,教授戏剧文学课。1912年5月,任川村花菱创办的土曜剧场的顾问,导演了梅特林克的《群盲》等剧。
  
  1912年末,他出国考察戏剧。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联莫斯科艺术剧院和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及德国剧院的M.莱因哈特。他认识到,戏剧发展方向必须从上演"翻译剧本时代"向演员的"演技时代"过渡。1913年10月,自由剧场重新上演了《夜店》(《在底层》)、Л.Н.安德列耶夫的《走向星空》。从这些演出可以看出,小山内薰迫切要求开拓戏剧新的道路。
  
  1915年 1月,小山内熏和永井荷风共同创立了古剧研究会。1916年6月,他同山田耕作等人创立了新剧场。1918~1920年,任田村成义经营的市村座的首席顾问,还参与了松竹电影公司的创立。此后导演了舞台剧《井伊大老之死》、《俊宽》,并自编自导剧本《第一世界》。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后,土方与志修建了筑地小剧场,成为小山内薰的新戏剧运动的实验基地。1924年6月,筑地小剧场举行创立公演,演出了А.П.契诃夫的《海鸥》(日本译名为《白鸟之歌》)和马佐的《休假日》、B.比昂松的《新婚夫妇》、斯特林堡的《闪电》等剧,均由小山内薰导演。接着,他又导演了契诃夫的《樱桃园》、《三姐妹》、《万尼亚舅舅》和Н.В.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1926年3月,筑地小剧场上演了坪内逍遥的剧作《修行者》。在此期间,由他导演的筑地小剧场上演剧目还有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等翻译作品,也有中村吉藏的《大盐平八郎》,北村小松的《有人物的街头风景》,小山内薰的《地狱》和《儿子》。接着,他导演了契诃夫的《纪念日》、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同青山杉作合作)、秋田雨雀的《国境之夜》、屠格涅夫的《村居一月》等剧。1927年5月,他导演了日本松竹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有声影片《黎明》。
  
  小山内熏逝世后,《小山内薰全集》于1929~1932年由春阳堂书店出版发行,共8卷。《小山内薰演剧论全集》于1964~1968年由未来社书店出版发行,共5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