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极性培养
1)  polarized culture
极性培养
2)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培养特性
1.
Isolation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rankia symbiosed with Myrica rubra;
杨梅根瘤Frankia菌的分离和培养特性研究
2.
Through an enrichment culture using the reproduced stack gas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Y 1 strain were determined.
利用配置烟道气驯化含微藻的泥水混合试样 ,分离出对高浓度CO2 条件有很强适应力的微藻ZY 1,并对该藻的培养特性进行了测定·微藻ZY 1属小球藻属·微藻ZY 1在CO2 的体积分数从 10 %到 15 %的范围内有较高生长力 ,在CO2 的体积分数为 10 %时 ,生长最好·微藻ZY 1对温度、气体流速、pH值等物理条件也有很宽的适应范围 ,在温度为 2 5~ 30℃、流速为 0 2 5~0 75L·min-1、pH4~ 6范围内 ,生长基本稳定·在培养条件为 10 %CO2 、2 5℃、pH5 0时 ,微藻ZY 1的增长率最高 ,CO2 的固定率平均值为 0 397% ·上述结果表明 ,利用该藻固定烟道气温室气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
In this manuscript,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rmitomyces spp were compared in solid and submerged culture.
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鸡菌的培养特性以及培养基、pH值、酵母膏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
3)  Qualitative culture
定性培养
4)  resistance culture
抗性培养
5)  Cultural character
培养特性
1.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10 polypore species growing on broad-leaf trees in forest reserves of northeastern China are described.
描述了中国东北林区10 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
2.
Cultural characters of seven species of Phellinus are described.
描述了7种木层孔菌属 (Phellinus) 真菌的培养特性。
6)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培养性状
1.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biological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
对陇东典型草地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狗牙根平脐蠕孢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
补充资料:地磁极性转向年表
      地质时期地磁场正、反向磁极持续和转换的时间表。早期主要根据正、反向磁化的熔岩标本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得。 近年来根据海底扩张说和瓦因-马修斯关于条带状磁异常的解释模型,已将地磁极性转向年表(以下简称地磁年表)延展到1.6亿年前。将所研究的沉积层或岩层的剩余磁化方向序列,与地磁年表相对比可用来确定沉积层或岩层的年龄。
  
  根据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约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场曾经反复转向,即磁北极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为磁北极。美国A.V.考克斯、R.R.多尔和G.B.达尔林普尔等,从世界各大陆采集熔岩标本,用同位素方法测定正、反向磁化的标本的年龄,于1963年发表了最早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此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相信地磁场的周期性转向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陆上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仅限于 450万年以来的年表(图1),它可分出4个主要极性期: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每期中还有极性转向的短期事件。对于古老的岩石,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误差超过极性转向期或转向事件的时间间隔,所以此方法还不能建立比450万年更老的地磁年表。
  
  
  根据深海沉积物磁性建立的年表  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喷出的熔岩很难恰好在一种极性转向到另一种极性时被磁化。可是,深海沉积物经常是连续沉积,沉积物中所含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就在连续的沉积过程中受到磁化。这样,深海沉积物便提供了连续的地球磁场的历史记录,从中可以判断出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的转变。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内尔首先发现沉积物反向磁化的现象。1966年美国N.D.奥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许多沉积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层相互交替的完整顺序,把这些磁化顺序与地磁年表相互比较,可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年表。据此还可以确定深海沉积层的年龄。
  
  晚中生代以来的地磁年表的建立  由图1可知,陆上熔岩测出的地磁年表只回溯到400多万年前,在这期间所形成的磁异常条带只限于大洋中脊轴部附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但有些海域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达数千公里。如果海底扩张的速率是恒定的,则根据 400多万年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可以将年表外推到条带状磁异常存在的整个范围,从而突破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所受到的限制。外推年表所采用的扩张速率是根据已知的近 400多万年的地磁年表与相应磁异常的宽度相对比计算出来的。根据远离脊轴的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结合扩张速率可以确定相应极性间隔的时间,从而将地磁年表外推到中生代(1.6亿年)。
  
  深海钻探为海底年龄和扩张速率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也使地磁年表得以不断完善。1977年J.L.拉布雷克等对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地磁年表作了改进,并和深海钻探所得到的生物地层年代对比,其结果是一致的(图2)。1975年R.L.拉尔森和T.W.C.希尔德改进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图3)。由年表可见,大约16000~11000万年前,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有关磁异常编号之前冠以M字;大约11000~8000万年前,是近3000万年的漫长正极性期,在此期间无条带状磁异常生成,形成磁静带;近8000万年来,又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  研究意义  根据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和瓦因-马修斯的理论模式,再根据海底玄武岩块体的厚度和磁性,可计算出理论磁异常曲线,将理论曲线与观测曲线对比可以确定条带状磁异常的年龄,进而推断出大洋地壳生成的年龄及其演化历史。把深海地层的古生物年龄、同位素年龄和利用地磁年表得出的古地磁年龄三者相互对比,将有助于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和大洋地层学的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