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山东邹城
1)  Zoucheng in Shandong provice
山东邹城
2)  Zoup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邹平
3)  Zoucheng
邹城
1.
A study on tourism figure in Zou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省邹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4)  Shandong Tancheng
山东郯城
5)  Liaocheng of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聊城
1.
Water Birds and Their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in Liaocheng of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聊城水鸟组成及其生态分布
6)  Shandong Feicheng
山东肥城
补充资料:邹城三孟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建筑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进“棂星门”即为孟庙的第一进院落,北墙正中可见“亚圣坊”,此为第二道门坊。这座门坊为四柱三门,柱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两侧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万历九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碑一幢。由此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坊年代,当在立碑之前。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了孟庙的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木苍苍、翳天蔽日,这些松桧大都800余年,虽历经沧桑,依旧枝干挺拔。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更有大书法家董其昌,专题孟庙古桧:“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沿着古桧柏下的一条砖铺甬道北行,即到“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四字,故又称“泰山气象”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院内东西各建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西门原名为“钟灵门”、“毓秀门”,清乾隆四年重修孟庙时改称为“知言门”、“养气门”。取义于孟子“淫辞知其蔽……”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门的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天启三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载:“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为存放祭器和祭品的地方。院北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孟庙由此分为东西中三路。承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代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名:康熙御笔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