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N.维纳
1)  Norbert Wiener
N.维纳
2)  N ·Wiener
N·维纳
3)  Norbert Wiener (1894~1964)
维纳,N.
4)  Wiener [英]['wi:nə(r)]  [美]['winɚ]
维纳
1.
Wiener s Team Spirit and the Found of Cybernetics;
维纳的团队精神与控制论的创立
2.
Analysis of philosophy scientist's ethic idea of technology——Examples for Einstein and Wiener
哲人科学家的科技伦理思想探析——以爱因斯坦和维纳为例
5)  n Asymmetric
n维
1.
Parameter Design for n Asymmetric Loss Function;
n维非对称损失函数的参数设计
6)  n-dimensional
n-维
补充资料: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阿维纳什%26middot;迪克西特(Avinash K. Dixit)是当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他于1944年出生在印度孟买,1963年获孟买大学理学(数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迪克西特曾获多个奖项或称号:1985年获印度计量经济学会马哈兰诺比斯纪念奖,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1994年获慕尼黑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杰出研究员称号,2001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冯%26middot;诺依曼经济科学和公共管理学奖,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2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
迪克西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观经济理论、博弈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增长和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他撰写的一系列著作,如《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1976)、《均衡增长理论》(1976)、《国际贸易理论》(合著,1980)、《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合著,1994)、《经济政策的制定》(1996)、《策略博弈》(合著,1999)和《非法行为与经济学》(2004)等均已成为经济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名著或经典教科书。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近150篇,
迪克西特最有影响的论文是他与斯蒂格利茨合作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1977)一文,该文在经济学界引发了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巨大浪潮。作为经济学主流的新古典理论一开始是以完全竞争和报酬不变为基础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表现出报酬递增的特性,采用报酬不变假设的传统新古典理论已无法描述现代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实。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为具有报酬递增特点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建立数学模型的努力因面临多重均衡解的困境而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借助特殊的恒定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效用函数描述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多样化消费与差别化产品垄断生产的报酬递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首次以严格的数学模型(即%26ldquo;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26rdquo;,简称%26ldquo;D-S%26rdquo;模型)解析斯密-杨格的报酬递增思想的微观基础。D-S模型表明,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及厂商在生产差别化产品上的无止境的规模经济决定了在资源(收入和劳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资源分配于有限种类的产品的生产既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又可以实现分工和由此而来的多样化消费导致的更高的福利水平。但是,%26ldquo;当品种更为人们所欲求时,即当不同产品为不完全替代品时,将每一厂商的产出水平推进到穷尽所有规模经济的程度,这样的做法一般并不是最优的。%26rdquo;最优状况只能是一定品种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产规模经济的组合。随着经济中积累的可用资源(收入和劳动供给)的增加,现有品种专业化生产中潜在的规模经济将被充分发掘。由于消费的无弹性,现有品种的消费将趋向饱和。此时,社会便将相对富余的资源转移到新产品的生产中去。新产品的引入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福利(或真实收入);另一方面,由此而来的分工的扩展又为进一步发掘新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的潜力开辟了空间。这就是由分工和市场容量(收入和劳动力)的扩展所形成的报酬递增的循环累积过程,亦即杨格所谓的%26ldquo;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26rdquo;的报酬递增的动态机理。
D-S模型的建立,为贸易和增长理论界的创新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20世纪80年代,作为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第二次与第三次浪潮而崛起的新贸易与新增长理论无一例外地采用D-S垄断竞争框架,其中,新增长理论则被称为D-S模型的时间动态版本。20世纪90年代,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浪潮进一步扩展到经济地理研究领域,由藤田、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等人建立的一系列新经济地理模型被称为D-S模型的空间动态版本。D-S模型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报酬递增理论革命还为此造就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具有冲击诺贝尔奖实力的一流经济学家,如保罗%26middot;克鲁格曼、埃尔赫南%26middot;赫尔普曼、保罗%26middot;罗默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