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山位于始兴县城北,因其形似凤并相传古时有许多凤翔集于此而故名。
走进丹凤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的参天大树。慢慢走着,听见阵阵“唧唧喳喳”的鸟鸣声,仔细听,声音悦耳,有如搭起鸟的歌台,百鸟踊跃献艺,汇聚各种流派,呈现千种神韵。
这儿的山虽然没有泰山雄伟,但苍翠起伏,也和桂林的山一样神奇,她们有的像老人,有的像仙女,形态万千。这儿的山不是十分陡峭,但上得山来,还是费了很大的劲儿。到了山上,绿的树,绿的竹,绿的草,简直就是晶莹翠绿的翡翠堆成的世界。旁边的小树丛、草地上,蝴蝶、蜻蜓好像在开舞会一样聚拢来。它们色彩斑斓,看得人眼花缭乱。站在山上往下看,小城与远山在薄雾中隐约可见,犹如仙镜一般。
青山含黛,层峦叠翠,空山鸟语,飞云鼓浪,这美丽的丹凤山,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丹凤山上有许多特殊的植物,有的甚是中海拔的物种,如:一枝黄花、台湾马醉木等;有的是滨海植物,如林投;还有成片的琉球松林,是听松涛的好地方。这里的四季都充满了缤纷的色彩,有粉红妖媚的桃金娘、野牡丹和野棉花;有艳红的枫香;有金色的芒草;还有雪白的大头茶。这里不仅是居民假日踏青的好去处,更是自然观察的绝佳顶点。
丹凤石:丹凤山腰一块巨石,刻有白色的『丹凤』两个大字,从北投捷运站及北投市场方向远观,即可一见。站在此地了望,视野辽阔。往西边望去,可以看见雪山山系、平整的像被人用刀削平似的林口台地、基隆河与淡水河的汇流、观音山火山群等。往山脚下看,可以看到北投过小、台北银行大楼、北投市场以及马路上小如玩具般的汽车与行人。
中和禅寺:中和禅寺创建于民国二十年,迄今已届七十余年。期间共经历日治时期、台湾光复及国民政府迁台。寺内的建材与建筑风格融合了日式、中国式、本土式,产生独特又造型丰富的建筑。寺前巨岩非常壮观,常成为旅游景点或婚纱、电影拍摄之厂所。走进山门可见地藏王亭的珠宝殿,此处供奉的是地藏菩萨,更特别的是地藏王菩萨左手所持之宝珠内有胎儿,故名为护儿地藏菩萨。
砂岩巨石:数块巨石横亘中和禅寺前门,前人曾根据石头形状而附会为动物化为石头,镇守丹凤山。且不论民间传说是否属实,这里的巨石、古木及巨阶,却营造出山中清幽的古意;因此再古侠片当道时,这里曾经是刀光剑影,成为现成的电影布景,在数部影片中出现过。砂岩巨石在丹凤山区处处可见,当年的采石场中,石头上斧凿的痕迹犹在。采石的行业虽已没落,但北投地区的许多石墙却见证了山岩的质地坚硬、色泽美丽、纹理多变化,的确是很好的建材。
波浪石壁:在自然侵蚀过程中,山上的土石再大雨来时,会被河川带往下游及海里,河川到了下游,坡度逐渐变缓,流速降低,,所以夹带的砂石便开始在河川中沉积。在某些特定的水流速、夹带泥沙的颗料和河床坡度的组合下,砂石的沉积会有高低起伏变化,形成像波痕一样。大禹过后,河川水流较为平缓,这些像波痕的沙子上便有一曾细颗粒的黏土沉积。而这一曾黏土便会将波痕的构造保存下来,经过了千万年的时间,这些土层都会变成了岩石,如果覆盖的岩石被冲刷后,便会显露出高低起伏的波痕构造。下雨时,波痕够糟上较低的不分变容易积水,积水的区域在干、湿环境不断交替的作用下又发展出类似壶穴的孔洞,便形成现今有波痕、有壶穴的波浪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