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melittin
蜂毒溶血肽前体蛋白
2) prepromelittin
蜂毒前溶血肽原
1.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cDNA encoding prepromelittin in Apis cerana cerana and Apis mellifera;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蜂毒前溶血肽原蛋白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 Melittin
[mə'litən]
蜂毒溶血肽
1.
Studies on Cloning,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Expression of cDNA encoding melittin and promelittin in Escherichia coli;
蜂毒溶血肽及其前体蛋白cDNA的克隆、定点突变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2.
OBJECTIVE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molecular biology of melittin were realized.
目的 了解蜂毒溶血肽的结构、功能和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
The melittin in bee poison gland was studied to obtain the correct cDNA encoded melittin.
为了克隆得到正确序列的蜂毒溶血肽 c DNA,对蜂毒中的蜂毒溶血肽进行了研究。
4) phallin
['fælin]
鬼笔溶血(毒)环肽,白鬼笔(毒)环肽
5) venom protease
蜂毒蛋白酶
1.
Gene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Bombus ignitus venom protease from the Bumblebee,Bombus ignitus
红光熊蜂蜂毒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6)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血栓前体蛋白
1.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and cardiac troponin in acute coronary sydrome patient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的意义
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in severe sepsis;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在严重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3.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P Selecti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DIC;
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和D-二聚体三者联检在早期DIC诊断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蜂毒
【通用名称】
蜂毒
【其他名称】
蜂毒 (《吉林中草药》)
【异名】
蜜蜂毒素(《药材学》)。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之工蜂尾部螫刺腺内的有毒液体。动物形态详“蜂蜜”条。
【化学成分】
蜂毒以大胡蜂毒性最强,蜜蜂次之。蜂毒的毒性成分有磷脂酶A、脱氧酶抑制因子及多肽类,其中亦含蚁酸等酸类,但非毒性中心成分;蜂毒又含组胺1.0~1.5%。
【药理作用】
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大白鼠经蜂(意大利种)螫后,肾上腺维生素C与胆甾醇含量均降低,两者的降低有平行的趋势,而以维生素C降低较明显,此作用与注射促皮质激素相似,1只蜜蜂的蜂毒螫入大白鼠,其效果约等于4个单位的促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上蜂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蜂毒的有效成分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2.5毫克/公斤给予小白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水合氯醛、乌拉坦的催眠作用;同剂量可以防止土的宁、烟碱所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所引起的惊厥。 ③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蜂毒0.1~0.2毫克/公斤对猫、狗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跳加快,此毒素对末梢的M-胆碱能受体及中枢的N-胆碱能受体表现解胆碱作用;并能防止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降压,但对金雀花碱、肾上腺素刺激交感神经所产生的血压变化则无影响。除去蜂毒中的刺激部分(所得者称Forgenin及Apieur),于在体兔耳灌流时使血管稍扩张,流出的液体可抑制离体蛙心,但静脉注射于在位兔心并无影响,对阿托品处理后的家兔有升压作用,并使家兔血球溶解。 ④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蜂毒制剂“Melissin”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活动减弱,此作用主要为神经机制,可用于胃分泌功能亢进的患者。蜂毒可使离体大白鼠肠管张力增加,罂粟碱、解痉素可拮抗之,但阿托品则否。 ⑤其他作用 蜂毒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并能抗菌,用1:50000的蜂毒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由于其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可促进患病机体恢复。曾用于亚急性红斑狼疮。Forgenin与Apicur对蛙运动神经末梢及家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⑥蜂毒引起的毒性反应 ㈠局部反应:蜂螫机体后,引起疼痛、起泡、灼热、浮肿等炎症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粘膜则引起显著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所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㈡全身反应:取决于蜂毒的量与机体的敏感性,蜂毒与蛇毒一样,能伤害血管内皮,并引起大多数内脏出血(解剖死于蜂毒之小白鼠),其1:300000表现溶血作用,并可引起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舒张,特别是内脏血管,此外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产生降压。蜂毒对神经系统的毒害,表现在动物发生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最后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蜂毒的半数致死量:小白鼠皮下注射18.3±0.92毫克/公斤,腹腔注射3±0.41毫克/公斤;大白鼠皮下注射31.5±6.7毫克/公斤,腹腔注射7.5±0.34毫克/公斤。㈢临床使用过程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痒、头昏、恶心、全身无力、脉速、体温升高及嗜眠;妇女、小孩和老人对蜂毒较敏感,一般人只要200~300只蜂螫才出现毒性症状,500只蜂螫可致死;但对蜂毒过敏者,只要1只蜂螫便会引起全身反应;养蜂人血中能产生耐毒物质,即使大量蜜蜂螫刺,亦无反应。㈣有认为蜂毒与组织胺一样促进胃液分泌,对心脏、呼吸、血压、离体肠管、子宫、皮肤血管的反应亦同;500个蜂毒囊,以5毫升蒸馏水所得的浸出液中游离甲醛含量为1.25022克/100毫升,蜂毒与甲醛均能破坏血球,使草履虫细胞溶解,如将蜂毒中游离酸中和,则上述作用消失,因此认为从蜂毒的化学与生物学反应看来,其作用与甲醛、组织胺有关。
【功用主治】
①《药材学》:“对支气管喘息、甲状脓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及脓肿有效。” ②《吉林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宜忌】
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均禁用蜂毒。儿童和老年人对蜂毒极其敏感,亦需注意。
【临床应用】
用蜂毒治病是一种民间疗法,由来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肤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约3~5分钟),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续繁复,且局部有剧烈的疼痛,须预先用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近代的蜂毒疗法系采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或油剂,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以200蜂毒为一疗程,开始以1蜂毒(约0.1毫升量)作皮内注射,如无不良反应,可隔日递增1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据病人情况应用维持剂量,每次3~6蜂毒,隔日1次,至总量达200蜂毒为止,全程约需3个月,注射部位可采用两侧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肤,轮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点周围进行注射;也可参照经穴原则,行穴位注射。曾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风温热、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痛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腰骶神经根炎、虹膜睫状体炎、感觉神经失调、原因不明的关节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风湿性关节炎94例,明显进步者23佛;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明罩进步6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明显进步6例。副作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观全身风疹块,或头昏、恶心、脉速、体温升高等,安静休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多可恢复;局部反应有红肿、瘙痒、疼痛,红肿直径在1~10厘米内者不须特殊处理,约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径超过10厘米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