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墩子沟群
1)  the direction of marine transgression
墩子沟群
2)  scenic spots in Yanzigou Valley
燕子沟景群
3)  pier group
群墩
1.
Numerical results of random wave actions on pier group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s , illustrated by an engineering project.
本文对随机波浪作用下某实际群墩码头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数模与试验的比较。
4)  Qinggouzi flora
青沟子植物群
5)  bridge piers
桥墩群体
1.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complex function about flow around bridge piers;
桥墩群体绕流的复变函数理论解
6)  pile column group
墩柱群
补充资料:同心倒墩子匈奴墓

同心倒墩子匈奴墓

1983年至1985年发掘的同心县倒墩子村匈奴墓地,共清理墓葬27座,出土随葬品1500余件。这些墓葬多为土坑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比较固定,多朝向北方,骨架大多足高头低,有木棺,一般置于墓穴的左侧或洞室内。墓区墓葬分部稀疏,排列有序。随葬器物除陶罐外,还有动物铜带饰、铜环、铜带扣等青铜文化遗物。其中长方形透雕动物铜牌饰及肩部绘有一圈波浪纹或弦纹的陶罐最具特色。这些遗物与蒙古、前苏联外贝加尔匈奴墓出土的同类遗物特征相似,具有匈奴文化特征。墓内五铢钱数量可观,钱文款式与满城汉墓出土的相吻合,均为西汉铸造。由此推断,墓葬年代可能在西汉中晚期。据文献记载,西汉中晚期,匈汉之间连年战争,不少匈奴人降汉,汉置属国都尉予以安置,同心一带正是当年三水属国都尉管辖范围。另外,墓地中还有少量特殊的偏洞室墓,与土坑墓相比有明显不同。有人认为倒墩子墓地的偏洞室墓“是一种外来因素,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匈奴族源构成的复杂性”。这种特殊的偏洞室墓无论从墓葬形制、葬式,还是随葬品、殉牲习俗等方面,均与固原地区春秋战国戎人青铜文化墓葬相吻合。由此看来,匈奴墓地中的这种外来因素显然是戎文化因素,也就是说,这些墓主人很可能是戎人而非匈奴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