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旅游论坛能在桂林召开实属不易,因为这不仅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能行那么简单的事。这至少说明,桂林首先有承办世界级会议的硬件能力;其次,桂林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使自然山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第三,桂林还有一流的服务。所有这些,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做到的。
桂林旅游成功的秘密何在,本报今天策划推出的这组报道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重现“一水抱城流”
榕湖边的玻璃桥
“离岸登舟,江水澄澈,水流平缓,明净如镜,夹岸峰林,影落水中。两岸花红似火,田畴如绣……”宋朝人笔下坐船环游桂林城的美景如今又成为现实。桂林历时三年时间完成的“两江四湖”工程,重现了这一宋代就已盛极的环城水上旅游线路。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桂林城东南西北已形成了漓江—榕杉湖—壕塘(今桂湖)—朝宗渠的护城河体系,形成了“一水抱城流”的格局,东南西北的风景胜迹,皆可以行舟叩访,舟游风景名胜成为宋代桂林旅游的一大特色。著名诗人黄庭坚、范成大、张孝祥都曾“乘舟载酒而入”,专门水上一游。
经过历史上的多次战乱及年久失修,宋古环城水系部分被湮没,昔日水上桂林的美景一去不返。就连为介绍桂林山水作出巨大贡献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感叹:“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
时光荏苒,尽管河渠和水道可以被填埋,但水上桂林的美景一直在唐诗宋词和桂林人的记忆中代代相传,在历次桂林城的总体规划中,宋代环城水系的恢复一直是最主要的构思。1999年5月,桂林市政府决定启动“两江四湖”工程,重现800年前“江连湖,湖连江,江湖相连抱城流”的美景。
“两江”指漓江及其支流桃花江,“四湖”指与两江相近但互不相通的桂湖、榕湖、杉湖,以及后来新开挖的木龙湖。时任桂林市市长的李金早提出要把“两江四湖”贯通,实行连江接湖、清淤截污、显山露水、修路架桥、绿化美化,从根本上治理桂林城市环境。
从1999年到2002年6月,经过3年改造,“两江四湖”终于连通,桂林再现了历史上“一水抱城流”的景观。如今,泛舟夜游两江四湖已成为像游漓江一样重要的游览项目。从杉湖的知音台登船,专用的环保电瓶船沿着“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漓江”的路线行驶,既可以看到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榕杉湖景区,又可以品味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桂湖景区,还可以感受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古水道摩崖石刻文化。从内榕湖开始,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棕榈园、木兰园、榕树园、银杏园、雪松园、水杉林……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园区,一处处精雕细凿的造景,让精灵秀气的湖畔附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船行湖中,人在舟上。100多米高的音乐喷泉在湖中心喷薄而出,形态各异的中外名桥在湖光倒影的衬托下尽显神姿仙态,两岸的名花古木在夜色朦胧中更是风姿绰约。绿树丛中、亭台水榭间,古朴、传统的音乐伴随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仿佛人间仙境。
世界名桥博览园
文昌桥、阳桥桥孔浮雕反映桂林历史人物事件
水如是城市的眼睛,桥就是秋波上的眉黛。“两江四湖”的造景工程中,很重要的一笔就是把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名桥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典范桥梁,仿制、荟萃到山水间。桂林城因此得到“世界名桥博览园”的美誉。
经过改造的阳桥按照罗马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设计。这座长34米、宽50米的大理石桥跨度比桥宽小,桥洞内刻有大量精美浮雕,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桂林市区的榕湖上可谓名桥荟萃,北斗桥、古榕双桥都是我国传统桥梁建筑艺术的代表。水晶桥位于东榕湖,是我国最早采用特种水晶玻璃建造的,桥体晶莹剔透,每到夜间,通过高科技夜景幻光,散发出七彩夺目的光芒。
距离水晶桥不远的北斗桥以汉白玉为原料建造,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