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色尔腾地区
1)  Seerteng area
色尔腾地区
1.
U-Pb isotope zircon age of Baiyanhua plagiogranite in Seerteng area,Inner Mongolia;
内蒙古色尔腾地区白彦花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
2)  Seerteng area
色尔腾山地区
1.
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c processes of mylonites in the granite-greenstone belt of Seerteng area, Inner Mongolia;
内蒙古色尔腾山地区花岗绿岩带糜棱岩变形变质过程探讨
3)  Seertang mountains
色尔腾山
1.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rench measurement along the fault segment (Wujumengkou-Dongfeng village) on piedmont fault of Seertang mountains,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ult surrounding the Ordos block have been explained.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
4)  Tengchong region
腾冲地区
1.
Through analyses of tectonic geomorphic features in Tengchong region (24°40′~25°30′N,98°15′~98°45′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local tensile stress environment existing from the Pliocen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volcano activity.
通过对腾冲地区 (2 4°4 0′~ 2 5°30′N ,98°15′~ 98°4 5′E)构造地貌的分析 ,认为上新世以来本区存在的局部张应力环境是火山活动产生的重要因素。
5)  Sertengshan rock group
色尔腾山岩群
1.
Based on the 1∶ 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he Sertengshan rock group is revised,involving the schist and marble of low-amphibolite to high-greenschist faci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middle and west Inner Mongolia.
根据近年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综合研究,将分布于内蒙古中部色尔腾山、大青山、西部乌拉特后旗以及阿拉坦敖包、叠布斯格等地的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系厘定为色尔腾山岩群。
2.
The NW linear structure in the northern side composed of Sertengshan rock group and Late Archean intrusive rock.
内蒙古中部乌兰不浪太古代穹状构造是2003年在该区进行1:25万区调工作时识别确定的,其与北侧的由色尔腾山岩群和新太古代侵入岩组成的NW向线状构造一起构成了本区特殊的构造样式,其中穹状构造是地壳深部岩浆底板垫托作用形成的,28~25亿年间是其裂解和绿岩带形成的时间,而25亿年则为古陆块最终焊接阶段。
6)  area of Tengchong volcano
腾冲火山地区
1.
Valuable seismic recordings acquired and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for recording microshocks in the area of Tengchong volcano have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which include system property of the observation, network layout, and seismic recordings.
本文综述了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台网的建立与所取得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地震记录。
补充资料: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中文名称: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英文名称: gebel barkal and the sites of the napatan region

国家: 苏丹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2003

批准标准

简介

遴选标准:

标准(i), (ii), (iii), (iv), (vi):尼罗河岸边的这些神秘的、建造技术高超的金字塔和陵墓,成为沙漠边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建筑的遗迹是古代该地区一种重要文化曾经存在和繁荣兴盛的的体现;

标准(vi):从古代起,博尔戈尔山就和宗教传统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相连。也正是这个原因,博尔戈尔山脚建有众多的大型神殿庙宇(比如阿蒙神殿),至今仍然是当地人祭祀神明的重要地方。

介绍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介绍:

博尔戈尔山,这座一百多米高的沙漠中的孤山,旁边还有一个形状奇特、异常陡峭的山峰。早在公元前15世纪,一度征服努比亚的埃及人就将此山称之为“纯山”,是其南部边界的地标。在努比亚人的心目中,这更是一座圣山,库施王国的北部都城和祭祀中心纳巴特就建在山下。在孤峰的顶上还保存着库施法老塔哈卡(公元前690-前664年在位)一座建筑的遗迹。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在山前曾经建有大量神庙、王宫和其他建筑。由于库施人认为博尔戈尔山是司太阳、造物与王权的阿蒙神的住所,这里有两座供奉阿蒙的大神殿,但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一片断垣残柱。在山下一座残存的神庙门前,我见到两根巨大的石柱,顶部雕着神像。在庙内的浮雕上,有塔哈卡国王向阿蒙神和他的妻子敬献贡品的图画。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浮雕,庙前已砌了一道围墙,并有专人掌管钥匙。

在博尔戈尔山附近,但见沙丘中一片金字塔沐浴在强烈的阳光之下。这些金字塔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这一带有20多座,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它们显得低矮的多但最高的也有数十米,而且相互间距离也很近,这些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里边都用沙子和碎石填充,2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他们表面风化,部分倾塌。

附近的库鲁(el kurru)皇陵埋葬着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由努比亚人建立)的法老、王后与此后库施王国的国君。其中多数已被发掘,有的墓室中的全部物品、包括壁画在内都已被运往英国、美国的博物馆。在一个砖砌的拱门前,管理者打开锁着的铁门,我随着他走下几十级石阶,进入坦威塔马尼王(公元前664-前657年在位)的墓室。坦威塔马尼在公元664年至公元657年担任库施国王,这一时期的库施王国达到了极盛期,成为古代世界的一大强国。墓室不大,门厅与主室间有一个拱门相通,四壁与天花板绘满图画与图案,2600多年后依然色彩鲜艳,可与埃及卢克索帝王谷墓室中的壁画媲美。墓室的壁画从门厅左侧开始,由国王在保护神哈皮的引领下进入开始,表达了国王再次在诸神的庇护下,获得生命和权力的过程。在拱门的两侧,分别绘着孪生姐妹伊希斯和尼弗西斯女神的形象。整个墓室的拱顶都绘满交辉的繁星,初次发现时天穹一片蔚蓝,而今依然可见残存的蓝色。由于曾遭受洪水破坏,保存的条件也不好,这些壁画的色彩和形象已远不如原来那样艳丽。

公元前6世纪中叶,纳巴塔王国将首都从纳巴塔南迁至麦罗埃(今喀土穆北),从此,又被称为麦罗埃王国。公元1世纪左右,麦罗埃王国繁荣昌盛起来。麦罗埃地处东非的交通要冲和贸易枢纽,同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西亚等地都有贸易来往。在麦罗埃出土的中国铜鼎,说明当时麦罗埃王国同中国也有文化交流。4世纪,麦罗埃的统治者们发生内讧,削弱了国家的防卫力量,曾一度被强大起来的阿克苏姆国家所征服。

在麦罗埃城外的两条沙脊上,麦罗埃历代国王和王后们建造了40多座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每座金字塔前都建有祠堂。但到公元4世纪,随着诺巴人的入侵,麦罗埃从此衰亡,连它的踪迹也无从查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