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可持续消费价值观
1)  sustainable consump tion value viewpoint
可持续消费价值观
2)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可持续消费观
1.
To search for human beings prosperity and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ople must establish new consuming ethics, that i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on the base of moderate consumption, and of cultivating consumers with high responsibility, and of establishing systematic and feasible consuming morals.
为寻求人类的共同繁荣和未来的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消费伦理观,这就是以适度消费为基本原则、以造就高度责任感的消费主体为关键、以确立系统而可行的消费道德为切入点的“可持续消费观”。
2.
This paper explains four evaluation indexes and one evaluation method of green produ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s of green products and ha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green-product-base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本文在分析绿色产品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产品的四项评价指标及一种评价方法 ,并基于绿色产品提出了可持续消费
3)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可持续消费
1.
Hybrid life-cycle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researches;
综合生命周期分析在可持续消费研究中的应用
2.
Environment ethics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heory;
可持续消费理论的环境伦理学分析
4)  valu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1.
Research on urban ecosystem from the valu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化
5)  sustainable concept of moral value
可持续道德价值观
1.
To make it the basic life model of China society, people must universally accept the sustainable concept of moral value.
要使之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关键在于民众普遍接受可持续道德价值
6)  consumption values
消费价值观
1.
Establishing the green consumption values to adapt the saving society;
构建适应节约型社会的绿色消费价值观
2.
Analysis of specific consumption values among youth consumers
青年消费群体的特殊消费价值观解析
3.
This investigation was focused on consumption values of Chinese citizens(32504)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有关中国大陆31个省市不同社会群体(共计32504人)的消费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的消费价值观存在一致性,大部分人注重物质消费或投资,而忽视了精神消费;(2)不同的群体体现出不同的消费价值取向。
补充资料:可持续旅游消费

在商品社会,可持续旅游发展和可持续旅游消费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可持续旅游发展有三个要素,即旅游资源、旅游主体和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是旅游消费的对象世界,旅游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更新性。而旅游资源品位的差异更使其有限性几乎等于极限。因此,旅游消费资源的供给总量是有限的。只有加倍珍惜,加倍保护,才可能有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法、有序、科学和节制,开发权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人是可持续旅游发展和可持续旅游消费的主体。旅游消费的现实可能性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消费主体的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主体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缺少“钱”和“闲”这两个“硬件”,旅游不可成行。有一点钱,有一点闲,企图实现可持续旅游消费也十分困难。这就有一个支付能力的可持续增长和可自由支配时间不断增加的问题。而且,从终极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才是可持续旅游消费的根本保护。除此之外,可持续旅游发展取决于旅游消费主体的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消费基本处于游山玩水的低档层面,距高雅的审美活动、人文关怀和智能旅游尚有很大距离。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旅游主体平均素质偏低,也给景区的环境和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给可持续旅游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只有确保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透支,使不可更新的旅游资源在消费中损耗最小化,避免浪费和流失,从根本上解决本代人和代际间公平分配有限的旅游资源,才能世代共享,才有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发展。

旅游主体对消费形式多样化的追求,也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个动力。消费形式多样化的追求,势必刺激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向度发展,激励旅游消费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朝着降低消费成本,提高消费品位,向适应旅游主体消费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所共知,在旅游消费的供求关系中,供方往往是先行,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化,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可供选择的消费形式不很多,消费空间也很有限,单元景区的消费弹性较小。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渐解决,我国可持续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