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邓析
1)  Dengxi
邓析
1.
Analysis of Game Theory on Dengxi s "Liang Ke Shuo;
邓析“两可说”的博弈论分析
2)  Deng Xi
邓析
1.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Lawyer Defence——A Concurrent Evaluation of Deng Xi
中国律师辩护探源——兼评邓析其人
2.
Guan Zhong,Zi Chan,Deng Xi and Shu Xiang,the legalist masters study the governance by ceremony and put it to application.
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和叔向等人,都对"礼治"作过探讨,并运用于实践。
3)  Teng/Tang/Tung
4)  ON DENG XIAOPING S VIEWPOINT OF CLEAN-FINGERED POLITICS
邓小平廉政观探析
5)  Exploration of Deng Xiao-ping s political views
邓小平政治观探析
6)  On Deng Xiaoping s Development Thought
邓小平发展观析要
补充资料:邓析

Deng Xi
邓析


  中国先秦名家的开创者。春秋末年郑国人,作过郑大夫。他反对不许民知争端与禁止民有争心的礼治,作竹刑,主张刑(形)名之治。《汉书·艺文志》把邓析列为名家第一人,并称《邓析子》的书有两篇,现已亡佚。今本《邓析子》,多数人认为是隋唐人抄缀的伪作。《吕览·离谓》篇记载的有关邓析的几条材料可供参考。
  邓析善于利用“刑名之辩”开展辩讼活动,并教人辩讼的技术和议政的方法。在子产当政时,邓析曾教人用“县书”的办法即用公开张贴的办法揭发、批评朝政;子产下令禁止“县书”,邓析就教人改用“致书”,即用写信揭发的办法批评朝政,因为致书之实不属“县书”之限;子产又下令禁止“致书”,邓析又教人用“倚书”,即把信夹在包裹中送出的办法批评朝政,因为倚书之实不属“县书”和“致书”之限。这反映了邓析关于名必须具有确定性和名实必须一致的逻辑思想。
  《离谓》篇还记载了有关邓析“两可之说”的故事,说当时有一富家之人淹死了,有人得到了这个富家之人的尸体,当富家人要求赎回尸体时,得尸者要价甚高,发生争吵,双方都求告于邓析。邓析先对富家人说,你不用急,因为得尸者是肯定不会将尸体卖给别人的。然后他又对得尸者说,你不用急,这个富家人必定不会改买别人的尸体。邓析在这里所说的两个“你不用急”,实际上是针对两个利益相反、条件相反、原因相反的人和事而言的。他很可能正是看到了一方急于赎回,一方急于卖出的心理,由此推断双方都可以根据对方之“急”而产生“不必急”的态度。事实上,不仅在同一个人身上,其“急”与“不急”的原因和性质是不同的,而买卖双方的“不急” 也是性质不同的。这样的 “两可之说”,反映了对立双方“急”与“不急”的朴素辩证关系,没有混淆“急”与“不急” 或“可” 与“不可”的界限,并不违反传统逻辑的矛盾律。从《吕氏春秋》起,有人把邓析的“两可之说” 指责为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的相对主义诡辩。
   (周云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