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eature of earthquake fault slip
地震断层错动性质
2) the fault character of the earthquakes
地震断层性质
1.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he region stress field and the fault character of the earthquakes indicates the variationa in the period Mar.
本文运用哈佛大学公布的该区域的CMT解,通过对不同地震的分布及断层性质的定量化分析,将地震分为三个时段,并由P,T轴拟合了该区域分时段的应力场方向,分析震源性质及区域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该区域的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2003年2月24日起,其地震断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又恢复到了第一时段的状态,结合该区域地层速度模型和区域受力状况、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断层性质和分布规律等,作者提出了该区域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原因是由于障碍体的存在结论。
3) Ruptur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震源断错性质
4)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动
1.
Optimum design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 subjected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
2.
Response of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cable system subjected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输电塔-导线体系反应分析
3.
Analysis of frequency content parameters and non-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动的频谱周期参数和非平稳特征分析
5)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近断层地震动
1.
Integrated dynamic optimum design of base-isolated structure subjected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一体化动力优化设计
2.
Influence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n seismic responses of highrise structure with short-limb walls;
近断层地震动对短肢剪力墙高层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3.
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of isolated bridges subjected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减隔震桥梁空间动力分析
补充资料:地震断层
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通常具有如下特点:①沿控制地震的先存断层上产生错动;②其展布、产状和位移性质与活动断裂带相一致,成为活动断裂带的直接表现;③一般7级以上地震都伴有明显的地震断层,个别6级以上(或震源较浅)的地震也出现有地震断层;④其长度与错动量(水平和垂直分量),除与震级大小有关外,并与震源深度、活动断裂带的规模和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在纵向上,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质地貌标志有地震断层陡坎(断层崖)、槽沟、鼓包、水塘、堰塞湖、山脊及水系(冲沟)错开、滑坡、崖崩、古树错开及倾斜,以及构筑物的错开等。如1739年宁夏平罗8级地震造成的明代石砌长城右旋错开,水平错距1.45米,垂直错距0.9米。
在垂向上,沿地震断层剖面或开挖的探槽,可揭示出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叠置现象,即古地震事件记录。最常见的现象是崩积楔,即当地震断层形成后,断层陡坎上部破碎岩块受重力作用快速堆积在断层陡坎之下,形成的楔形碎屑岩块堆积。再次或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结果,常造成一系列崩积楔叠压在断层面之下(逆断层),或沿断层一侧形成与沉积物交错叠置的崩积楔(正断层)。
根据对地震断层造成的陡坎、切割的地层、断层泥和崩积楔等的地貌和地质分析,以及采集样品,利用考古资料、碳-14法、热释光等年代测定方法,进一步确定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可以恢复和重建古地震年代表,进而对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或重复率作出判断。
中国最长的地震断层是1920年宁夏海原 8.5级大地震所形成的,长度达230公里,水平位移量达5米,垂直位移量为1米。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长 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为0.7米。
在纵向上,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质地貌标志有地震断层陡坎(断层崖)、槽沟、鼓包、水塘、堰塞湖、山脊及水系(冲沟)错开、滑坡、崖崩、古树错开及倾斜,以及构筑物的错开等。如1739年宁夏平罗8级地震造成的明代石砌长城右旋错开,水平错距1.45米,垂直错距0.9米。
在垂向上,沿地震断层剖面或开挖的探槽,可揭示出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叠置现象,即古地震事件记录。最常见的现象是崩积楔,即当地震断层形成后,断层陡坎上部破碎岩块受重力作用快速堆积在断层陡坎之下,形成的楔形碎屑岩块堆积。再次或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结果,常造成一系列崩积楔叠压在断层面之下(逆断层),或沿断层一侧形成与沉积物交错叠置的崩积楔(正断层)。
根据对地震断层造成的陡坎、切割的地层、断层泥和崩积楔等的地貌和地质分析,以及采集样品,利用考古资料、碳-14法、热释光等年代测定方法,进一步确定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可以恢复和重建古地震年代表,进而对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或重复率作出判断。
中国最长的地震断层是1920年宁夏海原 8.5级大地震所形成的,长度达230公里,水平位移量达5米,垂直位移量为1米。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长 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为0.7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